假期約起來
南昌文旅打卡點上新啦
今天,
南昌東湖區德勝門、
豫章后街(蛤蟆街)、
五臺庵3處文化地標牌樓
正式落成揭牌。
眾多市民前來圍觀,
現場熱鬧非凡,
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
上午9點,
德勝門小游園內人頭攢動,
不少市民早早來到這里,
等待見證德勝門牌樓的揭牌時刻。
隨著紅綢緩緩落下,
一座融合
“城墻肌理、地域符號、公共休憩”
三重元素的牌樓展現在大家眼前。
青灰色的仿古基調,
還原了城墻舊貌,
精心打造的老南昌歷史記憶墻,
讓人們瞬間穿越回往昔歲月。
東湖區城管執法局市政園林股相關負責人陳旭萍介紹:“我們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把德勝門文化墻、大士院街區市井記憶、老南昌紅色符號等文化基因融入其中,將原本閑置的地塊變成了現在兼具歷史敘事性與公共休閑性的空間。”
與此同時,
豫章后街(蛤蟆街)牌樓前
也圍滿了人。
這座三門四柱五樓的石木結合結構牌樓,
樣式為清代傳統贛派風格,
柱體用整石打造,
屋檐及梁架選用菠蘿格木材,
淺雕卷草紋搭配青瓦,古韻十足。
“以前就常來蛤蟆街吃美食,現在有了這座牌樓,感覺更有韻味了,以后外地朋友來,這就是必打卡的地方。”市民王曉倩笑著說。一位在附近經營小吃店的老板章子龍開心地表示:“牌樓建起來后,街道更有特色了,相信會吸引更多游客,我們的生意肯定也會越來越好!”
在五臺庵巷,
五臺庵牌樓也正式亮相。
它作為街區重要的路標,
為這里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市民們穿梭在牌樓下,
紛紛拍照留念。
據了解,自去年6月以來,東湖區對大士院街、半步街、五臺庵巷等核心街區進行了全面服務設施提升改造,總面積約14.5萬平方米。此次落成的3座牌樓,是改造工程的重要成果。
這些牌樓不僅強化了歷史街區的文化辨識度,還與滕王閣、大士院、“四大名樓”等景區街區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集歷史文化、市井煙火、特色美食于一體的文旅黃金線路,有力提升了區域文旅品牌影響力。
“五一”假期,東湖區大士院游人如織,煙火升騰,美食云集。
這個“五一”假期,
東湖區3處新落成的文化地標牌樓,
成為市民和游客感受南昌歷史文化、
體驗市井煙火的熱門打卡點。
它們的建成,
讓南昌老城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劉冕/文 喻云亮/圖 李沁璇/視頻
編輯:梁瓊 二審:萬依柳 終審:鄒嵐
南昌發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