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電視劇導演大會在寧波舉行。會上,愛奇藝CEO龔宇大膽的、真正的、生猛的踐行了該會議色主題——“擁抱時代,思變求精”。他發表演講,提及目前影視行業長視頻、電視劇發展的困境,并給出具體的原因,以及需要拿出的態度和解決方案。
他指出,一線頻道巔峰一年百億廣告收益已下滑到勉強十多億;
電視臺播劇全部虧本;
愛奇藝巔峰110億廣告收益也已經下滑到40多億;
電視劇行業存在著情緒不足、節奏慢的問題,50%觀眾只看一集就棄劇;
行業里好作品只有20%,觀眾能堅持看到結局的作品只在10%左右,已經是爆款了。資源浪費非常嚴重;
電視劇行業的很多新人演員沒有出頭的機會;
單集劇集成本高達600多萬,項目周期長達兩年以上,資金周轉率非常低等。
龔宇的整個演講,非常勇敢大膽,也指出了電視劇行業未來的改變方向,干貨很多。
以下為演講全文(有刪減):
現在電視劇的觀眾在流失。
一個是短劇分流了觀眾的注意力,這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是非常鬧心和扎心的一件事。
一個是宏觀經濟環境很不好。電視劇的主要收入即會員收入在下降。
現在社會上降薪的很多,失業率很高。我們也能感受到,大城市中的“低端人群”可能月收入5000、6000,過得非常拮據。回老家后,一個月只能賺一兩千,你再讓他一個月花25塊錢買個會員,基本不太可能了。
比如公務員降薪也很厲害。有些地區過去5年甚至降薪兩次。
這種氛圍更糟糕,也許他們還有經濟實力一年買100多的會員,但心態是能省就省。普通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在下降。
這對廣告主來說更慘,因為我們電視劇的廣告主要是品牌廣告,不是效果類廣告。
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最開始削減的預算,就是品牌預算。
削減的幅度之大,可以被稱為恐怖。
一個電視臺好的頻道,高峰時期一年有100多億的收入。前幾天聽說,原來一線的一個頻道,去年收入勉強10個億,
我們稍微好點,愛奇藝2018年品牌廣告收入接近110億。去年已經萎縮到40多億。
我想有我們自己做得不好的原因,但更大的是市場原因。這都是我們遇到的問題。
現在電視劇的第一個問題是成本太高。
我記得十年前大家都在宣揚自己的投資高,有一部玉石題材的劇他們說單集成本280多萬。
但是現在一部劇單集成本500萬到600萬挺常見的,
跟市場萎縮比較起來,這個成本是整個行業都難以承擔的。所以,很多制作公司、電視臺都是虧損的。
我沒寫視頻網站,因為視頻網站總體來講我們現在還是盈利的,雖然盈利非常艱難。
電視劇行業,如果有100部電視劇的話,大概30%多是不虧的,一半以上是虧的,電視臺幾乎100%是虧損的。
所以相對市場、收入而言,電視劇的成本太高了。
我們怎么削減成本呢?減演員片酬?減編劇費?減導演費?這個一句話說不清。
在這么一個市場萎縮,成本急速攀升的行業里,產業鏈非常脆弱。
搞不好什么一件事,那就會出現崩潰。
比如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開機幅度大規模減少了。
這是客觀現象,創作空間很小,周期太長了。
電視劇的第二個問題是資金周率太低了,周期太長了。大部分行業是一年資金流轉幾回。我們行業是一個項目資金幾年流轉一回。
從投資的層面角度來講是非常不愿意選擇的一個投資。從政策和其他資源角度來講,也很少有人愿意投資。
現在很多人都轉向了去做短劇。雖然我們覺得短劇閱讀性差,沒那么高級。但是它快,能快速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一個政府領導在任最長5年,經常一兩年宣傳部長都換了。我等劇本,等電視劇的播出都等了3年多了。那我是不是在這個位置上我都不知道,我干嗎要干這件事?
我說的比較不好聽,但是真的是這樣,周期太長了,嚴重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可能還有別的問題,這是比較困擾平臺方、制作方一些問題。
那怎么應對啊?這些抱怨的話說說而已,最終還得去解決。我覺得第一個是順勢而為,擁抱時代。
電視劇的第三個問題,是沒有摸清楚觀眾的價值觀,審美觀的變化。
有一個不那么干凈,有點臟的一個小笑話。說男人更專注,因為永遠喜歡18歲的姑娘。但是真的女性觀眾的變化很大。女性的審美沒那么專注。我們請了北大的教師,跟我們講男性女性二戰之后的審美的變化。發現了男人的審美變化基本沒有,女性的審美變化一直在變。
這當然跟女性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方方面面的變化有關。
從創作角度,我們借用王曉暉的一句話,叫非典型女主。女主永遠是非典型的。女人可能一開始愛哥哥,后來愛弟弟,后來愛大叔。你還沒來得及創作,又喜歡男男、女女。男人永遠喜歡姑娘。
我這是開玩笑。但是規律真是在迅速變化
所以怎么順勢而為。這不是迎合,迎合是貶義詞,特難聽。
你可以不去摸清這個規律。不去適應,逆勢而為,做一個偉大的作品,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全行業沒辦法這么干,因為活不下,還是要摸清楚規律。在電視劇領域,藝術是無法獨立生存的,需要其他的資助。
至少是大部分的項目還是商業片,因為商業才能讓我們生存,讓我們有發展,有財力資金去做一個有情懷的作品。
這不是二選一,一定要怎么樣,但是一定要找一個度。
電視劇的第四個問題,是節奏,這也導致了情緒不足。有很多報告說,大家的情緒注意力,從十多年前的2分多鐘到現在47秒,
這就是現實。所以以前的劇里,用三集,甚至20分鐘做人物鋪墊的事情,不能再有了。
我們有個數據,叫一集棄看率,就是看完第一集就不看的。如果是40%以上的話,這就是偉大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通常是一半以上,觀眾就不看了。
能看到最后的,也就不到10%
一個行業投入了這么高資源做一部劇,但是資源浪費率這么高,是有嚴重問題的。
比如說中國電影行業,上座率高峰時是15%以上,最近幾年是10%左右,利用率太低了。所以,我們要讓劇的效率更高一些,節奏快一些,一些過場戲,鋪墊可以刪除。大家看的是最核心的內容。
當然情緒也很重要,豎屏短劇在培養大家的情緒。
看劇的情緒高于故事和人物。這也不是二選一的。情緒也是由人物故事推進的。
這背后,可能跟這幾年疫情開始,后來和社會情緒的一些變化有關,觀眾對情緒關注非常多。
電視劇的第五個問題,是演員。
公司內部提案的時候,我常常會很不理解,也生氣。因為他們經常用的參考演員的照片,都是15年前,20年前的,為什么?因為他們不熟悉年輕的演員。但是角色又是20出頭的,他們只能用過去的明星放在那里。
細思極恐,年輕演員怎么能有機會呢?怎么能用老明星的臉,貼一個年輕的角色?
演員比角色大七八歲還行,結果你搞一個45歲的演員演28歲的。表演再好,觀眾也不愛看。
確實,我們在播的幾部劇,也在發生這樣的情況。現在只能這樣了,以后要改。
一個北大的教授告訴我們,小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樣,就是愛沖動。他們有話語權的,愿意發聲。現在年紀大的人不愿意發聲。很少年輕人以喜歡老年人的東西為榮。
所以我們就是應該產出更多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去面向市場。
電視劇的第六個問題是控制成本。我知道很多導演自己心里頭,都是一堆的抱怨,比如演員檔期各種,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知道導演對制作公司、投資人也有很多的抱怨。
雖然控制成本只是制片的工作,但是導演也很重要,也要控制成本。
還有縮短周期,最近五六年的周期太長了,而且壓的資金太多了,我們一年投資50多筆,占了八九十億的資金。資金是有成本的,現在人民幣終于降息了。
原來資本成本很高的時候,市場的年化率8%甚至更高,太難了。
當然,我這種私下里吐吐苦水,吐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我們要讓電視劇行業真正的好起來,拍出觀眾愛看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