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兵時的老上級張師長,大校軍銜,退休后在青島住了快二十年。上次見他還是零幾年去青島出差,一晃都十多年了。這個月頭里,幾個受過他關照的老戰友攛掇我:"要不請老首長來聚聚?"我想著人家現在退休金兩萬多,未必愿意折騰,可電話打過去,他倒答應得痛快。
張師長老家河南商丘農村,當年在部隊從測量員干起,班長、排長、團參謀、師參謀,四十二歲破格提了師長,轟動過整個軍區。退休跟兒子住青島,我去他家那回,屋里就一張木板床,軍綠色被子疊得四四方方,腳上踩的布鞋都磨得起毛邊。
定好日子那天,高速口停了九輛私家車。收費站的小姑娘探頭看我們這群老頭對著輛黑轎車敬禮,八成以為在拍電視劇呢。老首長自己開車來的,下車時頭發白了大半,腰板倒是還直溜。后備箱里搬出個保溫壺,說是老伴怕路上渴給灌的茶。
先去的老周苗圃基地。老周轉業后包了五十畝地種樹苗,老首長蹲地上扒拉土坷垃,抓把土搓了搓:"你這地得摻三成河沙。"又捏著棵小樹苗指點:"嫁接得趕清明前,晚了成活率掉一半。"老周攥著筆記本跟在后頭,記得滿頭汗。
中午安排在普通飯店,老首長從車里抱出個紙箱。掀開一看,紅的藍的酒瓶子擠得滿滿當當,都是半瓶裝的。"這些年參加部下孩子婚禮攢的,再放著該過期了。"他邊說邊擰開瓶蓋,那股實在勁兒和當年在連隊分罐頭一個樣。
他老伴夾了塊魚肉放他碗里:"這老頭每月兩萬多退休金,摳得我倆一月花不到一千。"老首長咽下飯才接話:"年輕時餓過肚子的人,有吃有穿就該知足。"桌上噼里啪啦響起一片掌聲。
要說摳門,他對鄉親可不含糊。老家小學漏雨,他帶頭捐了十萬;村里孩子考上大學交不起學費,他前前后后墊了二十多萬。商丘老家人現在提起張師長,還豎大拇指。
飯桌上有人說起轉業后的難處,老首長摸出老花鏡,認認真真往本子上記。鋼筆劃拉紙的沙沙聲,讓我想起當年作訓科熬夜改方案的夜晚。老李說到老婆治病欠債,眼淚吧嗒掉進酒杯里,老首長當場就要給他轉錢,被大伙硬攔下了。
散場時我們要送他回城,他擺擺手鉆回駕駛座:"我開車時候你們還穿開襠褲呢!"車隊開出老遠,后視鏡里還能看見他站在路邊揮手,迷彩外套被風吹得鼓鼓的。
回去路上老周在車里念叨:"現在多少領導退休擺譜,咱這師長還穿布鞋喝剩酒。"我想起前陣子網上傳的退休干部AA制吵架視頻,再瞅瞅今天這頓飯——自帶剩酒的老首長,掏心窩子的老戰友,這才是當兵人該有的聚法。
到家翻出舊相冊,有張85年全師比武頒獎的照片。年輕的張師長把錦旗遞給我,背景里掛著"艱苦奮斗"的橫幅。手機突然震了下,戰友群彈出消息:老周把苗圃改名叫"師長示范園"了。
洗腳時老伴問:"你們當兵的都這么軸?"我沒接話,想起下午在苗圃,老首長蹲在樹苗堆里那模樣。六十多歲的人,指甲縫里還沾著泥,可眼睛亮得跟三十年前訓我們挖戰壕時一樣。
今天特意查了青島天氣,18到25度,微風。老首長這會兒應該到家了,不知道保溫壺里的茶喝完沒有。微信響了,群里跳出他發的消息:"已平安返回,感謝同志們。"后面跟著個咧嘴笑的表情,用的還是系統自帶那個黃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