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年伊始
一場波及全球的“關稅風暴”驟然來襲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后
開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
美國也成為了世界經濟
最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
中國如何以自身的穩定性
應對美國的不確定性?
美國新一屆政府
大搞單邊主義、本國優先
將自身利益凌駕于
國際公利之上
平等協作、互利共贏的精神
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為何美國學界、工商界、媒體界
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反對聲持續不斷?
王輝耀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
這次在美國的訪問期間,我們還去了聯合國安理會的特別會議。這個會議有將近100個國家的駐聯合國代表參加,30個國家的代表在這次會議上發了言,我很榮幸地作為這次安理會特別邀請的兩位專家中的中方學者,作了15分鐘左右的開場介紹。我在介紹中,針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包括他的霸凌行徑,舉了很多數據來說明。美國原來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為什么單單抓住貿易的不平衡來做文章?所以中國第一次針對貿易戰方面召開這樣一個會,近百個國家的代表參加,絕大多數國家都同意貿易戰、關稅戰對世界不利、對多邊主義不利,對美國的這種單邊霸凌表示不滿。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在聯合國的框架下,一次通過多邊主義,重振多邊主義、振興多邊主義,凝聚全球共識,反對這個貿易單邊主義的很特別的會議。
針對美國對華加征
所謂“對等關稅”
中方態度始終十分堅定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中方絕不接受美方
“極限施壓”的脅迫式對話
實施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中方應對措施的
“有理”、“有利”、“有節”
體現在哪些方面?
阮建平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我們的應對措施應該說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的。之所以光明正大 ,我們一直認為中美之間因為關稅問題引發的爭議不是今天才有的,至少從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我們就已經有了應對方案。那時候我們的態度就很明確:貿易本身是互利的,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如果出現了分歧,我們應該開誠布公地通過談判,以相互體諒的方式來解決分歧,繼續往前走。但是特朗普采取的是極限施壓、霸道霸凌的做法,這不僅損害了其他貿易伙伴的利益,反過來也會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從更大的層面上來講,更是損害了整個世界的利益。所以,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是從兩國共同利益、從整個世界穩定發展的角度出發,愿意與你們談判。但我們也知道,談判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如果對方沒有誠意,執意不斷施壓,甚至出爾反爾,在這種情況下,那就只有回到毛主席當年講的一句話:以斗爭求合作,則合作存。所以我們講,要談,大門敞開;要斗爭,奉陪到底。實際上,這也是對美國、對特朗普不斷透支美國大國信用所做出的一種反擊措施。
在特朗普政府對華
挑起“關稅戰”的背景之下
這些外國企業為什么依然
會用實際行動對中國投下信任票?
王輝耀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
比如說,全球最大的10個集裝箱港口,7個在中國。我們有全世界70%的高鐵、網絡,也有全球最大的公路和通訊網絡。比如說,我們有500多萬個5G基站,整個歐洲可能才有40幾萬、50萬。我們比歐洲的5G基站數量大了差不多十倍。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每年有1300萬名大學生,其中可能一半都是理工科畢業生,人才儲備也很充足。中國有很穩定的營商環境,所以說這些一系列綜合效益,使得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場。所以我相信,不管是日本的企業、歐洲的企業,甚至美國的企業,都在中國有非常重要的布局。比如美國在中國一共建立了73000家企業,每年的銷售額有好幾千億美元。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中國企業更多投資歐美國家或者其他國家,也是未來更大的戰略,是能夠阻止或者避免關稅戰的很好的方法。我覺得未來我們可能有更多的雙向投資,來穩定全球經貿格局,加大雙方的溝通,讓經濟全球化戰勝地緣政治。我覺得這方面,中國可以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我們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大,更多的跨國企業也會到中國來。
文章選自長江新聞號,2025年5月1 日
CCG 圖書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苗綠
圖書介紹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講述了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在個人成長、海內外求學、創辦智庫、國際交流、民間外交、為國家建言獻策等過程中的諸多故事與心路歷程。作為慕尼黑安全會議青年領袖代表,苗綠博士曾對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開啟 2021 慕安會第一問;她是比利時國王會見的七位全球青年領袖之一;她發起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推動了國際間青年的交流互鑒,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回信;她經常受邀參加國際高端論壇,在巴黎和平論壇、多哈論壇等重要國際場合,參與設置議程,打造國際交流新敘事,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智庫人的風采。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變遷與理論發展,從技術與人本等新的視角觀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總結了后疫情時代新型全球化具備的特征,然后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全面總結,用數據與事實說明,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為反哺者,正在通過自身發展推動全球化進程,并嘗試承擔起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創新貢獻方案。作者對全球化發展的理論和文獻做了梳理,回顧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書從第四章開始,兩位作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化實現包容性和公平性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索,通過發揮中國的優勢和特點,讓中國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基于長期的研究以及與國內國際、官產學各界有影響力重要人士的對話交流等,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路徑及全球治理創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三大支柱與七大路徑。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本書深度剖析了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變與抉擇,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程,展示了中國從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逐步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書中詳細探討了中國在貿易、投資、跨國企業崛起等方面的角色變遷,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紐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作者分析了中國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變化,風云激蕩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在崛起的、更加一體化的亞洲中的角色。同時,還討論了中歐關系的發展與挑戰。第三部分審視了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和改革。書中探討了如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尋找自由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通過這些討論,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編著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對話世界:理解新時代的全球化》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發展史”回顧了全球化的歷程,從古代貿易到現代經濟轉型,探討了全球化的起源與演變。通過與耶魯大學教授瓦萊麗·韓森、《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對話,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層次發展。第二部分“彌合全球不平等與赤字”探討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亞洲協會副所長溫迪·卡特勒等嘉賓,分享了他們對全球經濟不平等、貿易體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權力轉移與大國關系》分析了21世紀的權力轉移和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等專家的對話,討論了大國競爭、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來。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編著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我向世界說中國》是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重塑”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據悉,該書講述了全球化智庫近年來立足芒克辯論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舞臺,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切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通過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國際交流及傳播,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生動故事。同時,本書立足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傳播新格局,針對中國應當如何開展對外交流和傳播工作、如何創新外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