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下目—閻魔蟲總科〈閻甲總科〉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鞘翅目
多食亞目
隱翅蟲下目
閻魔蟲總科〈閻甲總科〉
閻魔蟲總科(學名:Histeroidea)又稱閻甲總科,隱翅蟲下目的一個總科。
1.下屬科
球閻魔蟲科〈扁圓甲科〉( Sphaeritidae)
閻魔蟲科〈閻甲科〉( Histeridae)
長閻甲科(Synteliidae)
2.球閻魔蟲科〈扁圓甲科〉
球閻魔蟲科(學名: Sphaeritidae)又稱扁圓甲科,是閻甲總科的一個科。
(1)形態
體長4-6mm,卵圓形,背面和腹面稍隆凸。光滑、黑色、閃金屬光澤。頭部比前胸背板窄很多,極度下彎。觸角11節,有緊縮在一起的3節端錘,非膝狀,第1節相對較短。前胸腹板在基節之前很短,在基節之間的突起部分極狹。前足基節很大,橫形、稍突起,基腹連片部分露出。中足基節分隔比較狹窄。鞘翅平截,腹末尾露出一節背板;鞘翅面刻點行不規則,每翅9或10行。后胸腹板短,后足基節相到靠近,側邊與鞘翅相遇。后胸腹內骨為一寬柄狀骨。后翅有一大肘中環,足外側有刺。跗節有一具雙毛的爪間突。臀板發達、垂直。雄器基片小,側葉部分合生。
幼蟲與閻甲科Histeridae幼蟲相似。頭部無頭蓋縫干,側臂發達,在基部相互遠離。單眼不明顯。上顎基部突然擴寬,下顎的軸節和莖節不完全融合,額與頭殼之間由一膜質縫分隔,腹節背板有兩橫列小骨片;第9節背板附生尾須,尾須4節。
(2)生物學
已知成蟲取食樺樹滲出的液汁。幼蟲發生在浸漬了樺木液汁的土表層,但它也可能捕食蛆。
(3)分類及分布
本科只有一個屬Sphaerites,記錄有4種,即Sphaerites dimidiatus Jurecek,Sphaerites politus Mannerheim,Sphaerites glabratus (Fabricius),Sphaerites opacus L?bl。本科發現于北歐、北美西北部和中國,其中Sphaerites opacus L?BL是L?bl, I. 和 Háva, J.在2002年發表的采自中國陜西省的新種。
3.閻魔蟲科〈閻甲科〉
閻魔蟲科(學名:Histeridae)又稱閻甲科,為是閻甲總科的一個科。
(1)形態特征
體長0.5-20mm,通常1.5-12mm。卵形到長圓形,強烈隆凸,個別屬為狹長形或極為平扁,體表無毛,極少數有硬剛毛;體色黑色,或金屬色,少數紅色或雙色。頭部通常向后深縮在前胸背板中。觸角略呈膝狀,幾乎總是10或11節,由3節組成的端錘縮合在一起,有時端錘的3節合生為一體。有時有觸角溝和觸角窩。上顎前突,有時頦擴大,將下顎遮蓋起來。咽縫一般在后部匯合。前胸腹板在前足基節之前延長,經常向前延伸,伸達頭下邊;基節間突(intercoxal process)較寬,不下折,向后伸延與中胸腹板鄰接,或伸進中胸腹板的缺口中。中、后胸腹板的中部合生在一起。中足基節間隔較寬或很寬,有不同變化。鞘翅平截,體后尾露出一或兩個腹節;刻點為6行或較少。后胸腹板通常有基節線(coxal line),后足基節間隔很寬,向側邊不與鞘翅相遇。后胸腹內骨無柄狀骨。后翅翅脈的肘中環退化或缺失。前足脛節外側具齒,無爪間突。在腹部第1節腹板上有基節線。臀板發達。雄器側葉部分或完全合生在一起。
幼蟲近于長柱形,或稍平扁,除頭、胸部背板和尾須外,體色淺淡。腹部背板和腹板上時有小的硬化骨片。頭蓋縫干較長,側臂通常不太明顯。觸角第2節上有2個感覺圈,觸角著生點與上顎關節點鄰接。頭側無單眼或僅有1只單眼。
(2)生活習性
常見類群主要生活在腐敗物和糞便下捕食蠅蛆,也有些類群生活在樹皮下,樹干中捕食蛀蟲。還有一些奇特類群和螞蟻共生,北京蟲友在北京八達嶺曾有采獲。
(3)分類及分布
本科(包括原來的細閻甲科Niponiidae)有約200屬3000種,通常分為10個亞科。閻甲是分布廣泛的類群,發生在許多不同的生境中,成蟲和幼蟲多為捕食性。細閻甲亞科Niponiinae和Trypaneinae亞科體形近于柱狀,捕食蛀干害蟲。閻甲亞科Histerinae和腐閻甲科Saprinae的許多種類生活在糞便和腐葉中或在動物尸體上,捕食蠅蛆,像Hololepta屬和Platysoma屬,背腹平扁,發生在樹皮之下。Hetaerinae亞科和Chlamydopsinae亞科的種類,生活在蟻巢中。
4.長閻甲科
長閻甲科(學名:Synteliidae),,是閻甲總科的一個科。
(1)形態
光滑無毛,黑色或金屬藍色。頭部寬,前口式。觸角11節,端錘由3節組成,緊縮在一起。觸角膝狀,第1節延長。上唇與唇基合生在一起。上顎向前極度突出。咽縫分離。前胸腹板在前足基節之前比較長,在基節之間有一狹窄下折的突出?;澑C后方關閉。前足基節大而突起,橫形,基腹連片隱藏,中胸腹板發達,中足基節的分隔不十分狹窄。鞘翅橫截,外露一腹節,有時有刻點線(striate)。后足基節相互靠近,側向不與鞘翅相遇。后翅有一極窄的肘中環。后胸腹內骨為一寬柄狀骨。脛節沿外側有齒,跗節有一具雙毛的爪間突。臀板發達。雄器有一小的基片和部分合生的側葉。
幼蟲于閻甲科幼蟲相似。頭蓋縫干短,側臂除第1齡幼蟲外不明顯。單眼不明顯。軸節與額合生在一起,它們通過一個膜質縫與頭殼分開。頸腹板(cervicosterwum)有3個骨片。腹部第1-8節各有3個微刺組成的橫行(asperities),其中之一在中部不完整,第9腹節上有分4節的尾須。
(2)生物學
成蟲與幼蟲都是捕食者,活動在腐爛的樹干皮下及腐爛仙人掌中。
(3)分類及分布
此科僅Syntelia一屬,5個種,即Syntelia histeroides Lewis,Syntelia davidis Fairmail,Syntelia indica Westwood,Syntelia mexicana Westwood,Syntelia westwoodi Sallé。本科分布于我國、墨西哥、日本、西伯利亞和印度。Syntelia westwoodi在腐爛的仙人掌中也采到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