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游客在青城山看到了第一波螢火蟲。四散流動的它們,發出的熒光染著透亮的綠意,仿佛在宣告著夏天的來臨。
4月底,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青城山進山門內的小溪邊,偶遇到一群“精靈”。“數量很多,最早出現的時間大概是一周。”趙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每年4月中旬在青城山腳的溪流附近都會出現螢火蟲,5月上旬則會大量出現。
據介紹,四川螢火蟲的種類有很多,最近出現的是三葉蟲螢。三葉蟲螢,是一種獨特的螢火蟲,屬于鞘翅目螢科峨眉螢屬,2012年被發現,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青城山等山區,以及湖北和浙江的濕潤山區。它們常見于植被豐富、土壤潮濕的環境中。 雄螢體長約1厘米,頭部黑色,前胸背板淡粉色,鞘翅黑色且末端粉紅色,腹部有帶狀乳白色發光器,夜晚飛行時發光。 雌螢體型較小,膜翅退化無法飛行,發光器呈點狀,亮度較雄蟲弱。 幼蟲體長可達1.6厘米,褐色,背部形似古生物三葉蟲(因此得名)。 三葉蟲螢不僅是生物發光研究的對象,也是生態旅游的重要資源。其獨特的形態、發光行為及幼蟲發育特點,為昆蟲學研究和人工養殖提供了寶貴資料。
趙力介紹,就在距離青城山十幾公里的趙公山上,在4月中旬也觀察到了這類螢火蟲。“這幾天看螢火蟲最好的地點是趙公山,數量更多。”趙力說道。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