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既連接著平安,更連接著和諧。去年以來,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聚焦久調未決、疑難復雜、惡化升級等矛盾糾紛調解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在北碚區分局朝陽派出所創新打造以公安為主的“小廖來調”工作隊,與人民法院、司法、信訪等多個部門聯動,立足所內、輻射全區,開展重點矛盾糾紛巡回攻堅化解工作。自成立以來,工作隊已成功化解重大、復雜、疑難矛盾糾紛110余起,切實將矛盾糾紛消解于萌芽、化解在一線。
專業領航 從一人調解到團隊作戰
“小廖”名叫廖祿茂,是一名從法學專業畢業的輔警。憑借扎實的法律功底和耐心、真心、細心、熱心的“四心工作法”,他迅速成為調解能手。兩年多來,他累計為群眾普法解惑8500余次,被200余名群眾邀請主持調解,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80余起。
基層矛盾復雜多樣,只有凝聚起團隊力量,才能將調解服務工作做得更好。2024年,北碚區分局聯合區司法局,以廖祿茂為隊長,組建了一支由7名政治素質好、法律業務嫻熟、群眾工作能力強的青年輔警、2名擅長調解情感與勞動爭議的鄉賢、1名優秀基層法律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調解團隊,并聘請5名資深律師作為法律顧問提供強有力的智庫支持。工作隊以“駐點朝陽+巡回全區”的方式開展調解工作,向全區輻射拓展朝陽派出所的三方排查機制、三色預警機制、三級調處機制“三三”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法,推動矛盾糾紛早、小、快閉環處置到位。
工作隊不定期開展案例檢視復盤,幫助團隊成員運用情、理、法分層溝通技巧化解復雜矛盾糾紛。為強化隊伍的專業性,北碚區公安分局與區司法局簽訂“一帶一”傳幫帶協議,由法律顧問對輔警隊員開展“一對一”幫扶。此外,公安局、法院、司法局組成的督導組定期對調解流程進行復盤,確保每起案件處理規范、高效、精準。這支以青年輔警為骨干的調解隊伍,逐漸成長為既能啃硬骨頭又懂情感共鳴的調解生力軍。
機制創優 從小調解到大平安
去年12月,北碚區分局蔡家派出所接到一起報警,當事人王某在公司爬梯子時滑落摔倒,其家屬與單位就賠償數額問題爭執不下,數次調解無果。工作隊會同蔡家派出所,聯合區應急管理局、蔡家街道辦等單位開展多跨協同大聯調,幫助當事人算好法律賬、經濟賬、人情賬,客觀公正分析責任和義務,并引入法律工作者參加教育和勸導,最終促成雙方簽訂協議并履行賠償款。
“小廖來調”工作隊打破部門壁壘,針對調解協議履行難的問題,工作隊引入司法確認機制,通過公安、司法、人民法院設立的訴調對接工作站,為調解協議成功履行賦予法律強制力。為了解履行情況,防止矛盾再次激化,鞏固調解結果,達到定分止爭、息事寧人的目的,工作隊建立調后定期回訪制度,做實閉環管理,實現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自巡回攻堅調解工作開展以來,“小廖來調”工作隊已走出朝陽派出所,幫助轄區內相關鎮街、部門、學校成功化解疑難復雜矛盾糾紛、久調未決案件15起,使可能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通過高質量的調解,在早期得到化解,有效避免矛盾升級及惡性案事件發生,減少當事人信訪投訴,極大提高了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科技賦能 從線下跑腿到線上智治
去年以來,北碚區分局對矛盾糾紛數據進行統一研判、賦碼管理,針對不同主體和調解應用場景,提供多跨協同調解、全流程監督跟蹤服務,實現矛盾糾紛事項“一事一碼”“一鍵預警”“一體推進”工作閉環,探索出一條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矛盾糾紛調處新途徑。
據了解,工作隊將調解從線下延伸至線上,依托重慶法治在線平臺,對接受的矛盾糾紛訴求,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開展線上調解。全體隊員開通重慶法院糾紛易解平臺權限,對調解成功但有申請司法確認需求的單位和群眾及時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去年以來,工作隊利用系統高效開展線上調解90余件,矛盾糾紛化解率達100%,達成協議案件履行金額達400萬元,為群眾節約訴訟成本約40萬元。(來源:人民公安報,記者 周捷 通訊員 張漢波 楊加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