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展景點由居民共創,窗陽臺植物向市民征集,搬來三角鋼琴邀大家“露幾手”,花展落幕后景點還將“搬回”社區……今年的上海國際花展上,徐匯區分會場通過多種形式打造“全民花展”,希望探索出一條“市民共創共享園藝生活”的辦展之路。
,時長00:56
擺鋼琴與市民互動
淮海路上海音樂學院門口,從來沒那么漂亮過。面朝馬路的美育樓陽臺上,長長的“花瀑布”傾瀉而下,草地四周則布滿各色嬌艷鮮花,組成了“花漾春臺”景點。
最“彈眼落睛”的,要數草坪正中的一架三角鋼琴,旁邊還豎起了一塊牌子“盡情演奏,Play Me”。時不時會有人上前演奏,無論是業余選手還是專業學生,無論是外國游客還是本地居民,無論是彈奏者還是圍觀者,只要音樂響起便奏響了“藝術無國界”的樂章。
上音學生在演奏
上音管弦系大二學生周嘉爾上前演奏了幾首曲子,迎來陣陣掌聲。“昨天回家時就看到這架琴了,想著今天下課后來和大家互動。自己平時練琴是在空蕩蕩的琴房,如今在鮮花環繞的戶外,又有觀眾,仿佛技藝更上了一層樓,也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他告訴海岸君。
今年年初,徐匯區“衡復音樂街區”被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認定為第四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此次選擇音樂街區作為花展主區域,徐匯區綠化部門希望將音樂元素充分融入花展,讓市民感受到花與藝術的融合。“音樂文化體現著上海的城市氣質,我們也一直希望將花藝與文化結合,打造諸如街頭鋼琴、音樂快閃等形式的互動。因此特地做了牌子,就是希望老百姓一起來玩。昨天鋼琴就位之后,上至80歲下至8歲的市民都會來彈一彈,這就是音樂街區的魅力。”徐匯區綠化管理中心綠地管理科科長曾俊說。
社區居民共創景點
市民共創的特色,也體現在徐匯區的其余花展景點中。曾俊表示,今年區內13個街鎮都制作了花展景點,體現各自的區域定位和區域文化。而這些景點的設計方案,很多都邀請了社區居民一同參與。
凌云路街道景點
比如,凌云路街道的景點主打生態低碳理念,主景是一套非遺竹編制作的碩大咖啡杯碟,周圍搭配了竹編小鳥、蝴蝶、螞蚱、音符等元素。曾俊透露,這些工藝品都是由非遺竹編技藝老師帶領社區居民一起完成的。又如,康健新村街道的“書香園林·綠韻康健”景點,周圍擺放了許多書法畫作,這也是出自居民之手。
康健街道景點
區內的企業和商戶,也被邀請來一同打造花展。落戶徐匯的lego樂高,此次與湖南路街道一同共創了一扇“繁花音樂門”,樂高積木拼搭的“積木花”和花香四溢的真花交融,完美詮釋了“假作真時真亦假”。海岸君在現場看到,這些“積木花”尺寸不一,大的直徑有數十厘米,小的只有分幣大小。由于所需的“積木花”數量太多,湖南路街道也征集了多位社區居民作為“拼砌志愿者”一同搭建。
“積木花”和真花交融
而在地鐵常熟路站4號口附近的“網紅花店”Uban Flower,也全情參與到花展的布景中。不僅為了此次花展更新了門頭花藝裝置,更聽取了區綠化部門在色彩、選花方面的建議,讓花店景致和旁邊綠地的花展景點更完美融合。
作為此次花展系列活動之一的“最美窗陽臺植物”全民征集,更是反響熱烈,至今已收到數十份作品。家住虹梅街道桂林苑的居民吳瑾將自家底樓天井變成了“詩意空間”,種植了矮牽牛、虎耳草、小雛菊等花卉,讓院子充滿溫馨。“我希望將居住環境變成‘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態家園,用花香溫暖鄰里,讓方寸陽臺成為城市的‘綠色語言’。”她說。
襄陽公園里的樂高攤位
落幕后展臺“用之于民”
花展“取之于民”,也將“用之于民”。據悉,花展結束后,部分景點將“搬回”街鎮,留在社區中繼續供居民觀賞。
目前,斜土街道的展品已被預訂,今后有望搬到日暉六村區域。凌云街道的竹編杯子也會搬回小區綠地,成為社區花園一景,繼續展示生態低碳理念。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上海將建成“千園之城”。而展望“十五五”,又一個“千園”目標已在眼前。“在公共綠地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讓更多的‘園’走進社區,將小區的綠地變成一個個‘社區花園’。如今市民出門三五百米就能走進公園,以后大家走出家門三五十米,或許就能看到花園,這是我們未來想探索的新方向。”曾俊說。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圖 片 | 金旻矣
視 頻 | 金旻矣
編 輯 | 錢文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