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宏大征程中,江津區正以創新之姿、實干之態,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這里,正逐漸成為超大城市治理的區域樣本,展現出一幅生態美、智慧強、民生暖的現代化治理畫卷。
生態為筆,繪就宜居江津新畫卷
漫步江津,綠意盎然、花香四溢。2024年,全區新增城市綠地面積超20萬平方米,新建3個口袋公園,老舊公園也煥然一新,適老適兒化改造讓公園成為全民共享的綠色空間。2.88萬株行道樹經過精心修枝整形,城市綠化覆蓋率和生態質量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一場“潔凈美”工程在城鄉全面鋪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焚燒處置率均達100%,10.2萬平方米車行路面整治一新,6000余個公共停車泊位新增上線,交通布局與市容市貌同步優化。江津區以生態為底色,為城市品質提升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居民在城市中也能享受自然的饋贈。
智慧賦能,開啟高效治理新時代
“城市大腦”平臺的落地,讓江津區的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運管服平臺)建成投用,AI算法升級視頻監控系統,自動識別并抓拍城市治理問題4732件,處置率100%。智能巡邏車、無人機巡查等多渠道監測手段齊上陣,形成“實時預警—快速交辦—限時督辦”閉環管理機制,城市綜合管理問題處置率保持在97%以上。數據歸集共享、AI技術應用,讓問題發現與處置效率大幅提升,江津區正以智慧賦能,構建起高效、智能的現代化治理體系,為超大城市治理貢獻科技力量。
民生為本,創新基層治理暖人心
我區始終將群眾需求放在首位,一系列民生創新舉措落地生根。春節期間,12000余個路內停車泊位及20個公共停車場免費開放,有效緩解返鄉潮停車壓力;垃圾收運路線優化,垃圾桶增設,收運時間延長,確保節日期間垃圾及時清運;“教育引導為主、處罰為輔”的柔性執法模式,構建起“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體系,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群眾監督員”機制創新,鼓勵市民通過“12345”熱線、AI抓拍等渠道反饋問題,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體。江津區以民生為本,創新基層治理,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安全為基,筑牢城市運行防護墻
安全是城市運行的底線。我區強化橋梁安全管理,對181座直管橋梁實施定期檢查和病害治理,全年整治隱患102個,荷載試驗確保橋梁安全運行。地下管網數字化治理全面推進,數字孿生技術提升燃氣、供水等管線監測能力,為城市安全運行保駕護航。結合重慶市“城市本質安全提級行動”,江津區以科技賦能安全,以責任筑牢防線,讓城市在安全的軌道上穩健前行。
協同共進,構建長效機制大格局
以“大綜合一體化”改革為牽引,江津區探索出“1361”治理架構,將韌性城市建設與行政執法改革相結合,形成跨部門聯動的治理機制。排污問題快速定位、聯動整改,展現多部門協同的高效性;“城市治理進社區”活動,搭建起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橋梁,2024年舉辦專場活動回應群眾關切,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江津區以協同共進,融合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構建起長效機制大格局,讓治理更加科學、高效、可持續。
江津區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道路上,既貫徹了重慶市“八大行動”的宏觀戰略,又結合區域實際形成了“五美”治理成果(潔凈美、品質美、生態美、文明美、智慧美)。未來,江津區將繼續深化智慧技術應用,擴大公共服務覆蓋面,持續激發群眾參與活力,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更具示范性的“江津樣板”。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探索,江津區正以創新、實干、擔當,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讓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生機與活力,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
記者:江波 胡耀方 通訊員:吳宣言
區城市管理局供圖
編輯:李婉齡 編審:吳剛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