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響
圖 | 王忠剛
48歲的王忠剛有兩個身份,他自在切換,樂此不疲。
一個是在遼寧鳳城公安局工作了27年的“老警察”。另一個身份是攝影師,每天午休、下班之后和周末假期,他游蕩在鳳城的大街小巷、二道河畔,以及周邊村里的大集上。像一個陷入熱戀的青年,記錄著這個他生活的地方。十多年,他拍了十多萬張照片,憑一己之力構建了一個小小的鳳城影像資料庫。
當警察是他從小的理想,拍照片是他最舒服的減壓方式,也是形成肌肉記憶的生活習慣。手機在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敏捷的拍一張,是他吃飯、睡覺以外的第三件事。他說,這個連貫的動作跟用槍很像,手要穩,心更要穩,越練越流暢。
前些年,攝影界流行用冷靜客觀的視角觀看,畫面呈現冷峻的風格。而在王忠剛的照片里,他從不冷眼旁觀,甚至讓人有種熱乎乎的舒適感。在AI生圖越來越多的時代,他的照片“人氣”很足,畫面里時常有一種俏皮和幽默。溫情不僅來自他最有興趣的人,有時也來自鳥或狗,或是稻草和燒起來的煙。
在接受正午的采訪時,他說得最多的是“玩攝影”和“等我退休之后……”。他從不吝惜表達對鳳城的喜愛,照片里和言語里都是這樣。
正午:作為警察,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拍照片的?
王忠剛:我之前在派出所工作,2010年調回機關。有個同事是政治處的,他玩攝影比較早,我當時受他的影響,后來我突然發現,這是個很減壓的事,就上癮了。
實際上我在警校的時候也學過照相,那時我們有刑事攝影課,算點基礎。最開始是用相機,拍著拍著,我覺得,我不想刻意去搞創作,或者出遠門拍名山大川那種,而是更有興趣拍身邊熟悉的場景,這可能跟我的職業特點有關。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是我一直關注的事。最開始我也有過獵奇心理,比如遇到特別搞笑的畫面就很想拍,但慢慢就養成了記錄老百姓生活常態的習慣。它好像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看到某個畫面,不拍就覺得不得勁。
正午:在你眼中,鳳城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王忠剛:非常安逸,生活很舒適。它是丹東下面一個縣級市,原來是鳳城滿族自治縣,也曾經輝煌過。鳳城山水如畫,這里有座鳳凰山,屬于長白山的余脈,是遼東第一名山。從飲食上講,我們離鴨綠江和黃海很近,山珍海味都吃得到。經濟上看,鳳城礦產資源也很豐富,過去還是一個重要的汽車配件產地。包括體育,以前也是全國體育先進縣、籃球甲級縣。這里方方面面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我感覺這個地方特別適合養老。
正午:這些年鳳城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王忠剛:鳳城原來叫鳳凰城,據史志記載,西漢時期設武次縣,是遼東重鎮。原來鳳城有老城墻,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很多老的東西,包括一些老胡同都沒了。這種城鎮化改造,使原有的老城味道消失了。
這里是東北發展的一個縮影,有自身的特色。小縣城最能代表中國老百姓生活的狀況。它不像大城市,去哪都要坐一兩個小時地鐵。小城市到哪兒辦個事,十分八分鐘就解決了。這樣生活方式的差別,讓人的神情都會不同,人的狀態跟這種生活節奏是有很大關系的。
正午:你的照片里有很多農村的景象,你為什么對農村這么有興趣?
王忠剛:鳳城縣下管轄21個街道鄉鎮,有19個鄉鎮屬于農村。我以前在農村派出所,對周邊的鄉鎮很熟悉。農村周末有大集,那里的節奏更慢,老百姓這種生活狀態,我特別喜歡,只要有時間我就去農村。不過,農村也在變,現在網絡經濟,農村人也都網購,很多集市現在都逐漸的萎靡,賣貨賣不動了。人的消費觀念改變了,購物方式也都改變了。
現在國家在大力發展縣城,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空房子越來越多,有些地都荒廢了,沒人種。現在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掙錢,農活基本上不會干,他們不學,也不想學。現在整個東北人口都是負增長,人口流失嚴重。這個變化我會更有意識的去記錄。
正午:拍了這么多的照片,有哪些打動你的瞬間?
王忠剛:有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們鳳城每年農歷4月28、 29都有廟會,叫鳳凰山廟會。在2010年左右,我拍過一次廟會,后來在疫情期間廟會停了,大家都很懷念那種熱熱鬧鬧的場面。我就把當年廟會的照片整理一下,發到了抖音上。后來有兩個人私信我,她們都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第一個女孩已經結婚了,做了媽媽。她看到當年跟媽媽在廟會擺地攤自己坐在三輪貨車上的照片,問我可不可以把照片發給她。我很高興,就把照片發給她了,后來她還把她的結婚照和他們一家人現在的照片發給我。這個連接挺有意思。還有一個更小的女孩找到我,當年她是跟她爺爺逛廟會,現在爺爺已經不在了,她說那張照片里爺爺抱著她,看到照片很感動,跟我說她想爺爺了。
這件事給我觸動挺深的。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讓我感覺拍照片的意義瞬間放大了。所以,現在只要有時間,我會盡可能的多拍點,也沒有系統的歸類或者是主題提煉,拍完就存在硬盤里,日常會發朋友圈,每天看一看。也是倒逼自己每天都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
正午:警察工作給你拍照帶來便利還是阻礙?
王忠剛:阻礙很少。我以前在派出所工作,后來也做過所長,有群眾工作的基礎,或者說,我的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我對老百姓有一種感情,這確實不是無中生有,不是矯情或虛偽。我以前拍照都不太顧及,有時候會把相機鏡頭對著人臉拍,也遇到有些人確實反感,不愿意被拍。現在我拍的風格有改變,以前愿意拍人的特寫,好像對人也不太尊重,現在更多會用遠的長焦抓一個場景,抓一個瞬間。很多時候對方不知不覺中我就拍完了。
正午:出于職業習慣,你拍照會不會比其他人更敏銳?或者能發現常人比較容易忽略的角落?
王忠剛:會,我很注重細節。有時候三兩個人一起出去拍,我的視角的確跟他們不一樣,警察這個職業看問題,包括角度,的確會有一些不同,有一些職業素養在里面。有些場景有些人看見了不會往心里去,但我就會拍下來,可能顯得角度有點刁鉆,這么說確實跟做警察有關。
正午:在業余時間拍照時,你會特意關注社會治安或民生問題么?
王忠剛:肯定會關注,拍照時遇到現場,像有些交通肇事之類的,看見了該管的也會管,但我一般不會亮警察身份,我都是便衣出行。
今年春節有一次我在聚寶花園的小區廣場上拍照。雖然天冷,但是小孩在家待不住,還是要出來玩,在一個像淘氣堡的設施那里,兩小孩可能是碰撞了,雙方家長發生了爭執。其中一方小女孩的奶奶不肯罷休,后來沖突就升級了,雙方家長就打起來了。
當時我確實是在拍照,見打起來了不能不管,所以先把事主隔開,然后做雙方的工作,等派出所的人來了以后,我已經調解完了。這些年骨子里的職業習慣已經養成了,跟拍照一樣。
正午:對于你來說,拍照是肌肉記憶式的動作嗎?
王忠剛: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射擊,射擊也是一種肌肉記憶。槍抬起來,固定到哪個位置,用什么力度去激發它,是一樣道理。端相機也是手要穩,心態要好。有時候遇到一個特別好的場景,如果手端不穩,心靜不下來,你也拍不到。
像農村趕集,我一年會去10次20次,每次去都會遇見不同的人,即使同一個攤位不同時間也會給你新鮮感。有人會認為,這都拍過多少遍了,還有什么意思?但我不這么看,你每次去時間段不同,遇到的人就不一樣,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也都不一樣。有些畫面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你不去遇,你永遠也看不到。
正午:現在手機拍照這么好, AI影像也出現了。在影像泛濫的情況下,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攝影?
王忠剛:現在的信息,一是大爆炸,一是碎片化。能夠選擇攝影這條路,需要投入情懷在里面。相機、手機、AI都是一種工具,歸根結底看的是透過照片的思想和情懷。照片質量有多好,畫面有多美,那都是表層的東西。我后半生會一直堅持情懷這條主線。這也是我的支撐。
2025年1月12日,遼寧鳳城二道河,城市牧馬。 2024年2月14日,遼寧鳳城鳳凰大街,時尚小伙。
2024年1月5日,遼寧鳳城,冰河洗衣。
2024年4月28日,遼寧鳳城鳳凰大街,KTV門前賣水果的商販。
2024年4月14日,遼寧鳳城二道河畔,挖野菜的婦女。
2025年4月7日,遼寧鳳城龍源路,觀魚的貓。
2024年7月14日,遼寧鳳城大梨樹村,龍紋身。
2024年2月23日,遼寧鳳城翰墨大街,秧歌隊化妝。
2024年4月19日,遼寧鳳城龍源路步行街,抽煙的男人。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二,遼寧鳳城龍源路,賣冰糖葫蘆的商販。
2025年2月10日,遼寧喀左坤都營子村,候場休息的高蹺隊員。
2025年2月9日,遼寧喀左白音愛里村小賣部,打撲克的村民。
2025年3月2日遼寧鳳城二道河畔,散步的人。
2025年3月14日,遼寧鳳城邊門大集,看手鐲的老人。
2025年3月22日遼寧鞍山常青街早市,賣牛肉熟食的男子。
2025年4月3日遼寧鳳城二道河,大霧天氣。
2025年4月6日遼寧鳳城東湯鎮,閆土線路邊村民自制的“大黃蜂”。
2025年4月13日遼寧鳳城龍源路,賣藍莓的攤主在輔導孩子作業。
2025年1月18日,遼寧鳳城張家堡,鐵路道口賣魚的人。
2024年7月21日,遼寧鳳城大梨樹,鄉村大舞臺幕后。
2024年8月26日,遼寧鳳城草河集市,賣狗的女人。
2025年2月10日,遼寧喀左柏溝村,高蹺隊集結。
2025年2月10日,遼寧喀左坤都營子村,高蹺隊走街串戶演出。
2025年2月11日,遼寧喀左縣城,元宵節秧歌匯演。
2025年2月11日,遼寧喀左縣城,觀看秧歌匯演的群眾。
2025年2月12日,遼寧朝陽,參加元宵節匯演的腰鼓隊員集體避風。
2025年3月16日,遼寧鳳城草河山東溝村,鄉道上的狗仔隊。
2025年4月2日,遼寧東港鴨綠江入海口,大風中等待漲潮觀看鳥浪的母子。
2025年4月8日,遼寧東港濱海路,海神娘娘雕像旁的道場。
2025年4月10日,遼寧鳳城香鋪街,理療店員工晾曬毛巾。
2025年4月16日,遼寧鳳城二道河,清洗塑料袋的婦女。
2025年4月5日遼寧鳳城二道河,橋下通道。
2025年4月2日,遼寧東港鴨綠江口,觀鳥的群眾。
——完——
作者李響,界面新聞編輯。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