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七年,朝鮮王英祖將次子李愃關(guān)進米柜,八日后,李愃活活餓死于米柜中,史稱“壬午禍變”。
圖片來源:電影《思悼》
李愃乃朝鮮世子,王位繼承人,因其兄孝章世子九歲時被毒死,李愃出生后一年便被冊封為王世子。
世子出生時,英祖已年過四十。老來得子,后繼有人,英祖別提有多開心。
世子聰穎可愛,深受英祖所望,英祖將其過繼給無子嗣的中殿撫養(yǎng),為其鋪平道路。
中殿:李氏朝鮮時代的王妃。
祖母大妃,嫡母中殿,生母映嬪,更是將自己后半生的榮寵都寄托在世子身上。
大妃:李氏王朝時代,新任國王對前任國王王妃的尊稱,相當于中國的太后。
圖片來源:電影《思悼》
世子兩歲受帝王教育,英祖親自為其寫教材,然而世子天性率真,喜愛刀劍作畫,英祖無意中看到世子畫小狗,一語不發(fā)便走了。
從此失望和挑剔的種子深埋英祖心底。
圖片來源:電影《思悼》截圖
英祖要的繼承人,需日夜苦讀圣賢書,知曉禮法權(quán)謀,他對世子的要求,愈發(fā)嚴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子十四歲時,英祖指著宗廟里的列祖列宗對世子說,江山是由鮮血染就的。
圖片來源:電影《思悼》截圖
英祖想要告訴世子,先有君臣,后有父子。世子雖唯唯諾諾,心里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倫即人倫,父母都是為子女著想的,這是天性。
回去后,英祖突然提出要將王位禪讓給世子,大臣們紛紛懇求英祖不要禪讓,世子更是跪在殿外,高呼不可,一切正如英祖所料,他是故意這樣說來試探大家的態(tài)度。
于是乎,英祖退讓一步,那就讓世子代理聽政吧。
眾人都知英祖此舉用意,一是表明自己無意王權(quán),也就是和景宗的死沒有關(guān)系;二是震懾群臣,自己后繼有人,別想再動左右繼承人的念頭;三是考驗世子,王權(quán)逆鱗,君臣有別,世子該如何斟酌。
景宗:英祖的哥哥,有野史傳聞,景宗是被弟弟英祖犯上作亂,毒殺而亡。
世子聰慧,看得懂當前局勢,父親英祖對王位戰(zhàn)戰(zhàn)兢兢,后宮有權(quán)傾朝野的大妃虎視眈眈,朝堂又一分為二,將英祖扶上王位的老論派多為把持軍權(quán)的武將,想要革新的少論派多為文臣,寄希望于世子登基。
世子明白,權(quán)貴若抱團,則王權(quán)弱化、百姓不安,所以這時并不是登基的最好時機。
老師將代理政事看作是登基的捷徑,勸世子要好好作為,世子表示,代理聽政只是為父親分擔,不是為自己謀求利益。
世子終究不似英祖,于黨同伐異中崛起,但世子也忘了,自己也是局中棋,而非執(zhí)棋者。
英祖的生母出身卑賤,是沒有子嗣的大妃將英祖推上王位的,大妃對世子的肯定無疑在英祖的心里扎下一根刺。
再加上朝堂上,世子想替父親收回軍權(quán),卻被英祖誤以為世子另有所圖,密謀削弱父親的勢力。
一下子世子在英祖心里的角色就變了,由王位繼承者變?yōu)橥鯔?quán)競爭者,這是英祖所不能容忍的。
英祖出身低微,自幼經(jīng)歷波折動蕩,王位來之不易,他雖是個明主,卻也生性多疑,陰鷙狠辣。
之后的日子里,英祖越發(fā)看世子不順眼,明言警告,重要的事情必須要經(jīng)過他的同意,就連地方災害都要怪到世子無德。
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世子漸漸覺得父親對他只有不由分說地責罵與厭惡,他厭倦這種傀儡的感覺,更痛恨朝堂紛爭。
英祖的陰晴不定是以君臣之禮傷了他與世子的父子之情,不管怎么做,世子都無法挽回英祖的心。
英祖對王權(quán)的惦念與看仇人似的眼光讓世子心寒,至此,世子放浪形骸,整日披麻戴孝為大妃守靈,自己也睡在棺材里。
以前那個充滿英氣的少年,已經(jīng)成為了被躁郁癥和施虐癥所掌控的瘋癲病人,他幾乎不再過問政事。
但英祖沒有別的兒子,只能立世孫(世子的兒子)為王位繼承人,世子的妻子與少論派為了確保世孫順利登基,統(tǒng)統(tǒng)站到了世子的對立面。
已然知曉自己成為棄子的世子越發(fā)乖戾癲狂,他并不在乎權(quán)力,但他無法忍受父親對他的厭惡,他偏要以人倫來對抗英祖的君臣之道。
英祖親自寫了廢世子詔書,將世子關(guān)進米柜封死,八天水米未進的世子被活活餓死,期間只有世孫捧著一碗水站在米柜前想喂給父親。
世孫問英祖,難道作為兒子,不能為父親送一碗水嗎?英祖沒有回答。
一個更看重父子親情,一個更看重君臣尊卑,沾染權(quán)力的父子相殘血淋淋地被展示在世人面前。
以上是韓國電影《思悼》中的主要劇情,思悼是世子李愃的謚號,當然電影是有情感傾向的,更多的刻畫出了英祖的冷血無情,那么真正的歷史是什么樣子的呢?皇室中的親情在權(quán)欲面前真的不值一提嗎?
娘胎里即有的黨爭,一團亂麻的關(guān)系網(wǎng)
有著2000多年封建統(tǒng)治的中國,誕生了400多位皇帝,其中也不缺乏各種圍繞皇位進行的內(nèi)斗,比如唐朝有“玄武門之變”,明朝有“清君側(cè)”……最為著名的大概就是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
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其中有9個兒子參與進了皇位爭奪戰(zhàn),結(jié)果四皇子胤禛取得最終勝利。
而一開始被康熙帝寄予厚望的廢太子胤礽,最終卻在高墻圈禁中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胤礽的命運與朝鮮思悼世子何其相似,但思悼世子的結(jié)局更為悲慘。
農(nóng)歷壬午年閏五月十三日,朝鮮王朝第21代國王英祖(1694-1776)將親生兒子思悼世子(1735-1762)殘忍關(guān)進米柜餓死。
韓國歷史專家對這樣的人間慘劇持有兩種觀點,一些人認為當時的黨派戰(zhàn)爭愈演愈烈,思悼世子只是政治的犧牲品,另一些人則覺得英祖與世子的性格矛盾才是悲劇的根源,而思悼世子后期的乖戾行為成為了壬午禍變的催化劑,英祖為了國家的未來,不得不處死他。
我比較傾向于政治因素所占的成分比較大,縱觀朝鮮王朝后期,就是一部“四色黨爭史”。
“四色”即為四個黨派,分別是老論派、少論派、南人派、北人派。英祖時期的南人派和北人派已經(jīng)式微,老論派與少論派內(nèi)部的斗爭也很激烈。朝中大臣們考慮到自己的政治未來,多多少少都對世子有所算計。
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繼承了同父異母的哥哥景宗的王位,這一兄終弟及的背景,背后就有老論派的推動,換個明白點的意思,其實就是“老論派擇君”。
英祖不想繼續(xù)黨派爭斗,就實施了一碗水端平的“蕩平策”,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皇權(quán)。
只是思悼世子的出生打破了這個平衡,意味著在立嗣路線的斗爭上,少論派贏了。
黨派之間圍繞支持還是反對思悼世子,分歧重重,還加上王室人物的介入,整個情勢猶如一團亂麻。
根據(jù)《英祖實錄》記載,壬午禍變之后,英祖曾感嘆“景彥豈是逆乎? 今日朝臣之偏論, 反為父黨子黨也, 然則朝臣皆是逆也。”
這表示英祖自己也親口承認,朝堂之上默默形成了父黨與子黨的爭斗,而且思悼世子曾經(jīng)求助于少論派的關(guān)鍵人物,說明世子是站在少論派那一邊的。
被體制異化的父子關(guān)系
《思悼》中的時代大背景是一種極端的權(quán)力壟斷的君主體制,父子之間的對抗性也被推到了極致。
這對父子關(guān)系被權(quán)力的異化,有一個細膩的心理成長演變。
童年的世子崇拜著父親英祖,努力學習人君應具有的知識與風范,英祖對他的期待,使他第一次明白了壓力的沉重。
他默默無言地扮演著被父親操縱的角色,所謂的“代言政事”,非但沒有一丁點的自主權(quán),還經(jīng)常被父親責罵與全盤否定。
近乎蠻橫的嚴厲讓世子感覺不到親情的溫度,原來自己只是父親專權(quán)的一顆棋子,最終因父親的嫌惡與疑忌走向毀滅。
《英祖實錄》記載,“上每嚴敎切責,世子疑懼添疾……游嬉無度,專廢三朝之禮,上意不合,而即無他嗣,上每為宗國之憂矣。”
世子由之前的懂事聽話變成之后的放浪形骸與患上驚懼癥,形成了鮮明的諷刺,這樣的反差亦讓我們不難理解世子面對父親時內(nèi)心深重的恐懼與靈魂的撕裂。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害怕父親賈政,每當遇到賈政就會像老鼠見到貓一樣感到難以呼吸的窒息。
儒家規(guī)定人際關(guān)系的基本準則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君子人格的修身模式,即家國天下中“父子君臣化,君臣父子化”,父對子具有絕對的宰制性,領(lǐng)導性。
不僅僅是《思悼》中呈現(xiàn)的這種被體制異化的父子關(guān)系,傳統(tǒng)社會的父子也經(jīng)常沉默與對立。著名作家卡夫卡就在其作品中將父親比喻為一位“獨攬大權(quán)的暴君”,托馬斯?伍爾夫也曾說:“對我而言,塑造一位父親的形象,便是樹立一個敵人”。
作為父親的英祖肯定內(nèi)心有一個角落是愛著思悼世子的,《英祖實錄》中,英祖對童年時期的世子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世子誕生,天資卓越,上甚愛之。”
然而,年輕的世子對于年邁又不愿放手權(quán)利的皇帝來說,是一個威脅王權(quán)的存在。
盤根錯節(jié)的政治勢力更是在父子矛盾上添油加火,父子之間的不平等在政治斗爭的環(huán)境里被進一步擴大化,這大概就是皇家中政治大于親情的無可奈何吧。
世子沒了呼吸后,米柜終于破開,英祖的眼角不自覺的濕潤,這位獨斷專權(quán)的父親最后還是有了人性的流露。
餛飩異聞錄,專注世界奇聞異事,腦洞很大,喜歡記得關(guān)注我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