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立在哪兒,責任就在哪兒!
暮春的齊魯大地,地表溫度已超30攝氏度。在百米高空,一人身穿銀色屏蔽服,靈活穿梭于輸電導線間。安全帽檐下,汗珠接連滾落。國網山東超高壓公司輸電運維三班班長李敏正開展帶電作業。
從一名巡線新手到主導無人機集群巡檢系統的技術領軍人,“85后”電網“尖兵”李敏以創新為刃,引領特高壓線路運維實現從“人巡”到“智巡”的歷史性跨越。“鐵塔立在哪兒,責任就在哪兒!”李敏說。他身后延伸的銀色導線,如同大地之上跳動的能源脈搏,見證著這位電網工匠守護萬家燈火的初心。
攀登——
爬塔高度堪比30座珠峰
帶電作業人員被譽為“在刀鋒上起舞”的人,他們或駐守重大活動電力保障現場,或攀爬于百米之上的電網工程建設高空,或忙碌在特高壓帶電作業檢修一線……在不同現場,他們用實際行動勾畫出電網人的美麗身影。李敏,正是他們中的一員。
2011年,成為一名電網新人的李敏,將大部分時間投入訓練,反復操練爬塔、走線等基本操作,只為提升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也是在這一年,他的師父王進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銀東直流線路帶電作業,保障山東省近1/10總負荷的平穩輸送,這深深震撼了初入職場的李敏。
他意識到,帶電作業這份工作不僅光榮,還是沉甸甸的責任,電網人的使命正是在高空守護萬家燈火。每一次開展帶電作業,他都會爬上至少30米高的鐵塔,以最快速度進入電場,并在高壓電包圍下開展精細化操作,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對技能、體能和心理素質的考驗。
“在超高壓帶電作業團隊工作期間,師傅對我的幫助和影響很大。”李敏說,“在他身上,我不僅學到精湛的技術,更學到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
隨著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堅強可靠的大電網支撐愈發重要。為減少停電時間,李敏和同事們帶電作業的頻次從一年十幾次增長到一個月十幾次,他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參加工作以來,他累計爬塔3000余基,相當于30座珠峰高度;走線2000余千米,超過北京到廣州的直線距離;零失誤完成超特高壓線路檢修任務120余次、作業時間超過500小時,避免損失電量近2億千瓦時;創新成果獲省級以上獎項26項……
突破——
山東特高壓帶電作業第一人
穿上重達8公斤的帶電作業屏蔽服,冬季寒風刺骨如墜冰窟,夏天悶熱不透氣,最考驗人的還有技術要求。
2012年,國網山東電力舉辦帶電檢修技能競賽,入職半年的李敏參加了集訓。幾十米的鐵塔,他比隊友們多爬七八趟,晚上還主動加學兩三個小時。憑借苦練勁頭,他榮獲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個人獎第二名,成為國網山東電力最年輕的“全國技術能手”。此后,他用7年時間接連實現從國網山東電力到全國五級技術能手的“大滿貫”,練就帶電作業“快、準、細、穩”的絕招。
李敏不僅積極學習各類帶電作業尖端技能,還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2017年12月19日,在1000千伏泉樂線83號鐵塔上,一處間隔棒的子導線線夾損壞,若不及時替換,極有可能造成嚴重故障。李敏主動請纓擔任等電位電工,并最終采用“吊籃法”進入等電位,完成山東省首次特高壓線路帶電消除缺陷作業,標志著國網山東電力在電網運維檢修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他也由此成為山東省特高壓帶電作業第一人。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齊魯大工匠、國網勞動模范、入選全國首批“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越來越多的榮譽讓李敏感覺到,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責任也越來越大。
“每次攀上幾十米、幾百米的高空,心中總有特殊的自豪感。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每一度電、每一盞燈,都有電網人默默守護。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用電需求,是我們電網人始終如一的奮斗目標。”李敏說。
智變——
引領智護特高壓的電網“機長”
“無人機應用能提高輸電線路智能巡檢水平,還能實現對帶電作業點的精準定位”“特高壓擁有獨步全球的領先技術,我愿做一顆螺絲釘,用創新迎接挑戰,用心守護特高壓電網安全”。李敏說。
從電力新人到山東省特高壓帶電作業專家,李敏見證了山東省超、特高壓線路巡檢由“人巡”到“機巡”再到“智巡”的創新轉變和技術變革。2014年,他牽頭組建無人機巡檢團隊,鉆研無人機操控技術。2017年,國網舉辦首屆無人機巡檢技能競賽,李敏帶隊一舉斬獲團體第二和個人第三。
一次操控中型無人機巡檢時,無人機GPS信號突然中斷導致航向偏移,徑直向村莊方向飛去。李敏迅速操作,將油門降到最低,無人機滑行十幾米后安全降落在村莊附近的麥田。“那次讓我明白,智能化才是出路。”李敏坦言,之后他便開啟無人機智能化巡檢的技術攻關之路,2018年在500千伏聊長線率先開展國網首次無人機自主巡檢現場測試,實現無人機一鍵放飛、自動定位和自主拍照。
創新腳步永不停歇。2020年,李敏帶隊率先實現超、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無人機自主巡檢山東省全覆蓋,全程參與國網設備部“輸電線路無人機巡檢圖像智能識別技術”攻關,無人機機巡圖像智能識別率達85%,提升線路綜合巡檢效率6倍。2021年,他和團隊探索無人機機巢巡檢,在特高壓變電站和密集通道部署機巢。這是國網首次開展輸、配、變電站無人機自主巡視網格化覆蓋應用。2024年,他加入“進·新”創新團隊,和同事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工作,“無人機+導線掛架+電動升降裝置”的帶電作業新模式實現作業人員爬塔“一鍵升降、地面直達”。
伴隨螺旋槳的嗡鳴,銀色“鐵鳥”掠過巍峨鐵塔,在特高壓導線上投下靈動的光影。從身體力行守護電網,到用智慧保障線路安全,李敏的創新征途始終向著光明的方向延伸。正如他所說:“當創新成為本能,守護就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文丨本報記者 王林 蘇南 董梓童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丨李慧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