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安縣水口鄉桃源村的田間地頭,總能看到一個腳步匆匆的身影,他是“全國優秀農民工”,也是村民口中“帶著大家把日子過成花”的黃書記——靖安縣七彩桃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振華。
01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干才有奔頭”
1973年,黃振華出生在靖安縣水口鄉桃源村。因家境貧寒,他小學畢業后便扛起家中農活重任。1997年,黃振華揣著向親友籌借的1200元,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
初到上海,黃振華既無技術傍身,也無人脈資源,只能在南橋租下一間廉價店鋪,靠經營鋁合金生意艱難維生。因著踏實肯干、誠信待人,慢慢地,黃振華和他的店鋪贏得了市場認可。業務有起色后,黃振華拉上家鄉的親友共同打拼。“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干才有奔頭”。靠著這股子闖勁,他和伙伴們在上海站穩腳跟,“靖安人踏實肯干”的口碑也在當地流傳開來。
2003年,黃振華加入水口鄉駐南橋黨支部,成為一名黨員,并當選為靖安縣駐上海流動黨總支書記。在滬期間,他積極搭建南橋與地方黨組織及政府之間的橋梁,帶領流動黨員服務老鄉、回饋社會,其所在黨組織獲評省、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02
“一人富是小成,帶動全村富才是大功”
事業小有成就的黃振華心中一直藏著一個樸素的心愿——帶領鄉親們一起過上好日子。2015年,黃振華響應“靖商回歸”號召,回到桃源村創辦“水上漁村”農家樂,承包100余畝水庫發展淡水養殖業。但他很快發現,單一的農家樂帶富能力有限。經過多次赴云南、上海等地考察,黃振華瞄準了市場潛力大的扶郎花(非洲菊)種植——這種花卉喜光耐旱,適合沙質土壤,恰好與桃源村的地理條件相匹配,且一株苗年產30至50枝花,收益遠超傳統農作物。
2016年,黃振華承包58畝土地,成立靖安縣七彩桃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然而,創業之路并非坦途,首批花苗因根腐病大面積枯萎,他連夜從縣里請來專家會診,找出原因后,改用了棚內滴灌、節水澆注等先進的灌溉方式。2017年,58畝花田迎來大豐收。
“一人富是小成,帶動全村富才是大功。”黃振華始終牢記黨員使命,將合作社打造成“造血”平臺。他推行“公司+基地”“公司+農戶”模式,采取包供花苗、包種植成本、包技術指導、包回收成品、包保護價收購的“五包”貼心服務,邀請專家定期授課,讓村民“零風險”種植,引得村民紛紛參與。村里70多歲的空巢老人童大華感慨地說:“以前我只會種水稻,現在跟著黃書記種花,日子比以前更有盼頭了。”
03
“鄉親們的好日子也要像花海一樣,越開越旺”
2023年,水口鄉政府幫助黃振華爭取上級資金,實施鮮花蔬菜智能觀光大棚項目,新建2個占地192畝的智能觀光大棚,引入自動化溫控、滴灌系統,實現“四季有花、全年產菜”。致富平臺穩定了,黃振華又帶領村民嘗試網絡直播,讓扶郎花、有機蔬菜通過電商走向全國。如今,合作社已帶動58人就業,10余戶脫貧戶變身“種花能手”,村集體經濟也在產業發展中不斷壯大。
黃振華還將公益情懷融入幫扶事業,由他發起成立的水口鄉星星之火愛心社,已在靖安和上海開展愛心義剪、維修門窗、關愛留守老人兒童等活動150余場,惠及群眾1500余人。看到老鄉們臉上的笑容,黃振華心里比蜜還甜。
憑借著勤勞、勇敢與擔當,黃振華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獲評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面對贊譽,他有些許激動,但更多的是期盼:“扶郎花單朵不顯眼,漫山遍野才漂亮,鄉親們的好日子也要像花海一樣,越開越旺。”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若侵犯到您的權益,敬請告知刪除。
(出品:宜春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陶彩虹、記者漆思忞)
(編輯:梁娜;校對:劉敏;編審:夏侯婷;監制:熊妍華、黃程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