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北京市郊踏青游玩的人流量明顯增加,其中爬山徒步是頗受市民游客歡迎的一項戶外活動,但到未開發的野山徒步有一定風險。4月30日,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就接到了兩起爬野山導致迷路的警情。
被困的一家三口跟著消防救援人員下山。 圖源: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
一男子因徒步軟件定位偏差在山間迷路
4月30日14時16分,懷柔區橋梓消防站接到報警求助,在懷柔區渤海鎮山上,一名男子在登山途中不慎迷路無法下山,橋梓消防站的消防救援人員立即出動前往救援。途中打電話了解到,迷路人員是一名40多歲的男性,8時許跟隨“六只腳”徒步軟件的路線上山,14時許在下山的過程中定位出現偏差,越走越偏,走到了一處灌木叢里,無奈之下只好報警求助。
了解情況后,救援人員添加迷路人員的微信獲取位置,在行駛途中救援人員接到迷路人員的電話,稱自己已經找到下山的路,不需要救援人員的救助了。但僅僅十分鐘過后,正當救援人員返回時,迷路人員又打來電話稱天氣突變起風了,怕自己天黑前走不出去,仍然需要救助。救援人員立即調轉方向繼續趕赴現場。15時27分,救援人員到達迷路人員所在的山下,攜帶好救援裝備按照前期提供的大致位置開始上山尋找。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搜尋,16時15分,終于找到迷路男子,救援人員立即上前,一邊詢問身體狀況,一邊為他遞上飲用水和食物補充能量,確認沒有受傷情況后,消防救援人員護送該男子下山。
一家三口夜間在野山上迷路
當天20時,國際會都消防救援站也接到了一起在山中迷路的警情,一家三口在雁棲鎮的一座野山上迷路。“我們一家三口在山里迷路了,周圍全是樹根本沒有下山的路,麻煩你們來帶我們下山吧……”被困者在電話里說。
當救援人員在出動途中再次撥打迷路人員電話,想了解他們所處位置的時候,電話顯示無法接通。為提高救援效率,消防救援人員聯系了屬地向導一同前去。20時47分,救援人員到達報警人所描述的山下,并與屬地向導會合,簡單溝通后,依據有限的信息,規劃了多條可能的搜尋路線。由于報警人電話失聯,無法進一步確認位置,每一條路線都充滿未知與挑戰。
救援人員僅靠手電筒的光束艱難地探索前行,仔細觀察周圍環境,不放過任何角落,一邊大聲呼喊:“有人嗎?能聽得到嗎!”聲音在寂靜的山林中回蕩,卻始終未得到回應。
凌晨時分,山中氣溫驟降,這時救援人員已經在山上連續搜尋四個小時了,始終沒有找到迷路人員的蹤跡。“這邊有一條路,他們會不會從這條路往上走了?”一名細心的救援人員發現了一條周圍長滿野草的小路,立即按照這條小路繼續往前尋找。
“我們在這兒,看到你們手電筒的光了。”救援人員在這條小路繼續行走了三十分鐘,在一遍一遍地呼喊后,終于得到了回應。聽到回應后,救援人員緊繃的神經終于稍稍放松了些。循著聲音的方向,救援人員加快了腳步,一邊回應著:“別著急,我們這就過來!保持冷靜!”一邊加快速度,在崎嶇的山路上摸索前進。
由于山谷地勢低洼,周圍植被茂密,救援人員用手中的工具,小心地撥開擋路的樹枝和荊棘,相互提醒著注意腳下的石塊和坑坑洼洼的地方。5月1日1時27分,救援人員看到了蜷縮在山谷里的一家三口。救援人員迅速來到他們身邊,為他們遞上準備好的水和食物,關切地詢問身體狀況。好在三人只是受了些驚嚇,身體并無大礙。
考慮到夜間下山視線不佳且道路難行,救援人員決定稍作休息,恢復些體力后再往山下走。兩名救援人員在前方開路,用工具清理周圍的樹枝和雜草,兩名救援人員在中間,小心地攙扶著只有12歲的孩子,并時刻留意周圍的情況,防止意外發生。經過近三個小時的努力,終于將迷路的一家三口安全護送到山腳下。
懷柔消防提示:“五一”假期,如想徒步登山游玩,應在登山前規劃好路線,攜帶必要且合適的裝備,如不慎迷路及時撥打救援電話,盡量留在原地,保持手機電量,不要盲目走動,以免越走越遠,增加救援難度。不建議到未開發的野山徒步,應量力而行,天黑前及時下撤。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編輯 劉倩 校對 楊許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