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隨著冷戰的加劇,北約和華約都加大了對北極以及北極圈的研究,只不過,那時研究的重點是北極的能源、礦產,不要說北極航道,就是氣候變化也沒有太多國家關注過。
就北極圈的國家而言有8個,美國、加拿大、蘇聯(俄羅斯)和北歐五國即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冰島,屬于華約組織的只有蘇聯一個。
那些年默默研究破冰船、堅持走較短線路北極航運的國家,只有芬蘭、挪威和冰島,沒辦法,他們就處于北極圈,尤其是冰島和芬蘭,還需要在北極圈進行捕撈、伐木等等,這就必須要考慮北極航線——都是極短途的。
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北極理事會的成立,再加上全球化浪潮如火如荼,有些國家才慢慢對北極航線的可行性重視起來。
就北極理事會而言,只有那8個處于北極圈的國家,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華成立,是一個高層次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本地人所面對的問題。
直到2013年5月,我國、意大利、印度、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才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國。
進入21世紀后的北極航線有過嘗試,比如美國、俄羅斯以及挪威等國家,設定了兩條線路——縮短歐洲與亞洲、北美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航程。
大致可以分成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兩條航道都需要穿越北冰洋。
?東北航道,也叫北方海航道,是沿著俄羅斯北部海岸(比如摩爾曼斯克州等地區),然后連接白令海峽與北歐,全長約5500-6000海里。
這條航道需要穿越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等海域,由于大部分航程都需要沿著俄羅斯領土或者領海,所以一直由俄羅斯主導開發,只不過那時俄羅斯也不算太重視。
?西北航道?,則是穿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白令海峽與戴維斯海峽,全長約6000-6500海里,這條航道可縮短亞洲到北美東北部(比如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以及丹麥格陵蘭等地)的航程。
這條航道的開發程度比東北航道還要低。
【北極航線,必須要破冰船提前開道】
為什么那時兩條航道的開發程度這么低呢?
因為航運時間短且成本很高:(1)北極圈氣候寒冷、冰封期漫長,一年里只有7-10月份有通航的可能性;(2)另外,成本也很高,這是需要破冰船的,而破冰船的建造成本和技術要求也很高。
簡單說一下破冰船,它需要利用自身的特殊材料、重量和設計形態來破裂冰層,打開航行通道,所以破冰船船體強度和動力系統性能會遠高于普通船,“抗凍”能力也需要遠遠高于普通船舶甚至軍艦。
【我們已經有核動力破冰船了】
北極航線的轉折是發生在2022年,隨著對俄羅斯的貿易禁運,俄羅斯對北極航線的迫切性陡然增強。
進入2023年,俄羅斯不僅加大了對北極航線的重視與使用,而且還積極推動我們一起開發北極航線。
到了2024年,在歐美制裁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俄羅斯仍設法使北極過境貨物比2023年增加了近50%,全年一共至少記錄了97次過境,載貨近300萬噸。
300萬噸!這個數字都超過了之前的所有最高值,截至2024年末,俄羅斯主導的北極航線實現的總貨運量(包括過境運輸和從俄羅斯始發的運輸),約為4000萬噸左右,分為俄羅斯的內部物流(比如從歐洲運送物資到遠東地區)和對外貿易。
俄羅斯北極航線的對外貿易有兩個基本特點:與我們的貿易為主;以能源商品為主。
2024年通過北極航線,我們與俄羅斯實現了約290萬噸的貿易量,占這條北極航線中所有過境運輸量的95%左右。
其中,我們通過北極航線共接收了約190萬噸原油,相當于1400多萬桶,比2023年增加了30%以上。
當然,這條北極航線與俄羅斯原先的東北航線略有不同,現在的線路大致是(以原油出口為例):貨物從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能源倉庫,或者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上的石油平臺直接出發,然后沿著俄羅斯在北極圈的領海向東行駛,可以到達我們的大連港、天津港、日照港甚至寧波港。
除了需要用到破冰船,還要考慮季節——前面聊過,北極航線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行的。
一般從7月下旬開始航行,進入10月中旬就會停止,有破冰船也不行,這種“夏季航程”最多可以持續4個月左右,以2024年為例,總共有16艘油輪進行了18次航行,其中2艘船完成了2次裝運。
很明顯,除了我們與俄羅斯在陸地上的油氣管道之外,發展北極航線肯定有巨大的戰略價值,尤其是在俄羅斯遭受持續、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一旦這條航線更加成熟和安全,除了原油之外,俄羅斯的礦產、糧食等資源也可以走這條航線。
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條北極航線,實現對俄羅斯各類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家具家電以及紡織服裝等商品的出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