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軍F-35隱形戰機與XQ-58A"女武神"無人機編隊掠過天際時,看似科幻的"鐵翼兄弟"組合背后,一個基礎卻致命的難題正橫亙在五角大樓面前——如何確保這些造價千萬美元的無人機僚機不會在激烈對抗中撞毀自己的有人駕駛伙伴?美國海軍陸戰隊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即便在和平時期的測試中,解決無人機與有人機"安全共舞"的難題仍困難重重,而這僅僅是未來協同作戰飛機(CCA)投入實戰前必須攻克的數十項基礎挑戰之一。
在華盛頓舉行的"現代海軍陸戰隊"博覽會上,負責規劃未來航空兵力的坎寧安小組負責人德里克·布拉農上校直言:"我們仍在學習如何讓無人機在F-35身邊安全飛行而不相撞。"這番坦誠的發言揭開了一個關鍵矛盾:當美軍大力研發能集群作戰的智能無人機時,最基本的飛行安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海軍陸戰隊現役的MQ-9"死神"無人機雖已開始加裝新型避撞系統,但這些基于民航技術的解決方案在充滿電子干擾與高速機動的實戰環境中可能瞬間失效。
這場"避碰革命"的復雜性遠超外界想象。去年美國空軍X-62A人工智能戰機與F-16的模擬空戰曾引發轟動,但事后曝光的細節卻給狂熱的技術樂觀派潑了冷水——兩架試驗機全程依賴數據直連維持協同,這種"實驗室環境"下的默契在真實戰場將蕩然無存。正如布拉農所言,現階段的突破更像是"在泳池學會漂浮",而未來CCA需要的是在"驚濤駭浪中完成花樣游泳"。
各軍種正從不同維度啃這塊硬骨頭。海軍陸戰隊聚焦F-35B與無人機的電子戰協同,試圖打造穿透敵方防空網的"數字鐵拳";空軍押注自主空戰算法的迭代,其秘密武器是號稱"勝率99.9%"的超級AI飛行員;海軍則通過MQ-25無人加油機探索航母艦載機群的協同新模式。三家簽署的聯合研發協議看似分工明確,實則暗藏技術路線之爭——究竟該優先發展專用無人機平臺,還是通過算法升級賦予現役機型"數字僚機"能力?
在這場關乎未來制空權的競賽中,XQ-58A"女武神"成為關鍵試驗平臺。這種隱身無人機既能攜帶導彈實施"忠誠僚機"作戰,又可化身電子戰節點為F-35開辟通道。但海軍陸戰隊在佛羅里達州的測試暴露出殘酷現實:當8架無人機與有人戰機組成混合編隊時,傳統避撞系統根本無法應對復雜的三維機動。為此,Shield AI等軍工新銳正研發革命性的"群體智能"系統,試圖讓無人機像椋鳥群般自主避障,甚至能在GPS拒止環境中完成編隊突防。
五角大樓的終極藍圖正在浮出水面:到2030年,每個戰術航空聯隊將配備數百架CCA無人機,形成兼具經濟性與殺傷力的"算法空軍"。這些造價僅有人機零頭的智能僚機,既能集群消耗敵方防空火力,又可作為傳感器網絡指引精準打擊。但布拉農提醒,若最基本的編隊安全問題不能解決,所有宏圖都將是沙上城堡。眼下海軍陸戰隊推動的避撞系統實戰化測試,或許正決定著未來空天戰場究竟是"無人機海"的勝利,還是價值數十億美元裝備的集體墜毀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