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五一”假期,大家都去哪兒玩?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五一”假期前兩天,頤和園、天壇、北海等北京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共接待游客130萬人次。
園內活動精彩紛呈,人們既可以打卡當季花卉展,又能參與傳統文化體驗;既能展開科普研學之旅,還可漫步公園游玩樂購,充分感受 “可逛可賞、可玩可學、可嘗可購” 的游園體驗。
安徽A級景區接待游客390.4萬人次
假期第二天,安徽省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390.4萬人次。其中,5A級景區接待58.3萬人次,同比增長11%。
古徽州文化旅游區、九華山風景區、天柱山風景區、黃山風景區等熱門5A級景區當日預約量均達100%,各景區通過推出特色文化活動、優化游覽路線等舉措,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感受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的魅力。
特色旅游吸睛 多省市文旅活力競相釋放
而隨著“五一”假期旅游需求集中釋放,全國各地文旅市場也亮點頻出。
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五一”假期第二天,全省納入監測的A級旅游景區、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含建設單位)和博物館共接待游客1095.91萬人次,環比前一天增長44.52%。
根據中國聯通大數據,“五一”假期第二天,天津全市共接待游客353.32萬人次,其中本市游客160.68萬人次,占比45.5%。重點監測的108家A級旅游景區當日客流量214.87萬人次,天津重點星級飯店平均客房出租率約85.8%。
“五一”假期第二天,內蒙古接待國內游客348.22萬人次,同比增長7.66%。各地精心策劃烏蘭牧騎匯演、非遺展示等500多項文化活動,豐富群眾假日生活。
“五一”假期第二天,甘肅接待游客550萬人次,多地旅游市場人氣高漲,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隴南的宕昌官鵝溝、武都萬象洞等景區迎來客流高峰。
省會城市方面,“五一”假期第二天,寧夏銀川共接待國內游客67.93萬人次,特色旅游街區持續火爆,懷遠夜市、漫葡?看見賀蘭演藝小鎮、覽山公園等夜游項目受到游客青睞。
“五一” 假期,不少游客選擇到江西進行“紅色之旅”。假期前兩天,在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紀念園累積接待游客14萬人次,同比增長達52%;瑞金共和國搖籃旅游區累積接待游客超過31萬人次,同比增長104% ,紅色旅游熱度顯著提升。
多地舉辦多彩活動 暢享歡樂假期
“五一”假期,廣東、福建、上海、陜西等地舉辦多種活動,讓人們在趣味活動中,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今年“五一”期間,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鹽堿地里長出的鳳梨、蓮霧、藍莓、嘉寶果等水果集中上市,串聯起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水果采摘線路,加上采茶、非遺等內容,形成了一條新型的鄉村旅游形式,吸引了大批港澳游客前來體驗。
在福建,建甌為市民游客們帶來一場關于美食的文化之旅,當地精選108道地域美食,一口嘗遍建甌風情,讓市民游客在漫步街區時,沉浸式感受“食尚”與“古韻”交融的魅力。
而在永春香都廣場,萬朵香花展示正在進行。香花朵朵綻放,色彩斑斕、爭奇斗艷,游客們漫步在香花之間,仿佛置身于一個芬芳的世界,感受著香文化的獨特韻味。
在上海,寶山區體育中心專門為孩子們舉行了一場勞動游戲嘉年華活動,通過別開生面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和傳承勞動背后的中華傳統文化。
在陜西寶雞,當地通過農耕文化展演、非遺農產品展銷、周式婚禮民俗體驗、周禮沉浸演出等多元形式,打造文旅消費升級新范式,為游客呈現一場兼具歷史深度與時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工業遺產煥新生 催生文旅新業態
這個“五一”假期,各地工業旅游也掀起熱潮。不少地方通過創意改造,讓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工業遺產悄然“變身”,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傳統老工業城市湖南衡陽,當地依托老舊廠區建成的文化街區,受到游客青睞。這個“五一”假期,不少家長特地帶著孩子來參觀。
在重慶,這個被眾多年輕人追捧的文創園,前身是印制廠,復古工業風與現代潮流文化相互碰撞,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游客 歐陽女士:很有設計感,有很多年輕的元素,非常時尚。
這里的每棟廠房都有不同的策展,三萬平方米的園區,入駐了超百個潮流品牌。
重慶鵝嶺貳廠文創公園總經理 王飛:老廠房的風格我們不改變,我們做一些文化內容,做一些藝術內容,做一些創意創新的內容。“五一”節期間,一天的人流量至少都是六萬、七萬。
不只是老廠房煥發新生,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這個老礦區被改造成生態園,還開設了工業研學,可以探秘露天煤礦,走近智能礦山產線,從“黑色煤海”向綠色轉型。
研學學生 趙益樂:我來這里之前聽老師說是煤礦,我認為這里應該是黑乎乎的一片,但是來到這里以后,發現這里有花有草,非常漂亮。
工業旅游不斷拓展 激發消費新活力
工業遺產活化利用,不僅讓城市記憶煥發新生,更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各地將工業遺產打造成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消費空間,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廣西南寧,這個由絹紡廠改造的景區,集文創設計、展覽演藝、創意零售等于一體,成為當地網紅打卡地。
游客 陳曦:把這種工業文化和現代的商業結合到一塊,也能夠吸引人過來玩。
在山西陽泉,這處由老水泵廠改造的文化園火爆出圈。這個“五一”假期,推出了沉浸式情景劇表演,帶游客穿越回70多年前的工廠大院生活。文化園旁邊還建起商業街區,涵蓋多種消費空間,不僅直接拉動旅游,還帶動了餐飲住宿等業態發展。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負責人 崔小林:工業旅游帶動了我們景區周邊商業圈,餐飲休閑娛樂等消費項目,目前日均營業額已經超過50萬元,周邊的酒店客房爆滿,“五一”假期一房難求。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231項國家工業遺產、400多項省級工業遺產,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構成主體多元、類型多樣的工業旅游資源體系。
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遺產研究所所長 周嵐:推動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發展工業旅游,可將閑置廠房設備,轉化為旅游資源,延長產業鏈價值。資源型城市通過工業旅游盤活存量,帶動就業與產業重構。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培育新增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