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又到了五一小長假。
很多人好奇,“勞動節(jié)”那究竟是勞動的節(jié)日、還是休息的節(jié)日?答案:是咱們勞動者休息的節(jié)日。
千萬別小看五一勞動節(jié),在古代,勞動人民是壓根沒有自己節(jié)日的,放假?那是官員等少數(shù)群體的專屬特權(quán)。
當(dāng)現(xiàn)代社畜含淚敲鍵盤吐槽假日太短車票難搶時,如果古人穿越回來,一定會拿扇子含淚敲我們腦袋:身在福中不知福,You see see,在我們古代上班有多卷?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哪個朝代的牛馬“福報”最多?哪個朝代最方便“躺平摸魚”?哪個朝代能放120多天“帶薪年假”?
一、“牛馬制”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的文獻(xiàn)有限,尤其是秦朝以前的資料更是稀缺,休假制度也無從考證,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史料中搜尋出一些蛛絲馬跡。
例如《三國志》記載,西周時期已形成了官員“五日一朝”制度,也就是“上五休一”,跟我們今天的單休差不多,可謂是“星期制”的鼻祖了。
再如,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有了喪假的雛形,《居延漢簡》記載官員父母去世可以申請“寧假”,大概有36天,古人重視孝道和繁瑣禮節(jié),一個月喪假估計勉強夠用。
到了秦朝,“告歸制度”出現(xiàn),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事假,官員因私事可申請“告歸”,《史記·高祖本紀(jì)》記載劉邦任亭長時“常告歸之田”,請假回家干農(nóng)活。
后來劉邦登基后,許多制度其實還是沿襲秦朝,包括考勤制度。
秦朝雖是個短命王朝,但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很多制度規(guī)范。
五百年戰(zhàn)亂剛剛統(tǒng)一,就跟新公司一樣百廢待興,規(guī)章制度都得從0到1摸索制定,法家思維講究個嚴(yán)刑峻法,加上嬴政和李斯都是工作狂,一個審批文件到大半夜,一個忙到午飯都顧不上吃。
大秦皇帝和宰相,就像董事長和CEO,都是狠抓考勤的主兒。
但先秦時代大多朝代,爵位官位是世卿世祿,子承父業(yè)的世襲制,當(dāng)官既是職業(yè)、也是生活,上下班界限模糊,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公司就是我家,老板就是爹媽,放不放假的,也無所謂了。
二、“周末制”漢朝:
現(xiàn)代史學(xué)界普遍的觀點是,我國的休假制度起源于漢朝。
因為在漢朝,官員“做五休一”的制度,第一次被官方正式確立了下來,并形成一種長期固定的出勤制度,加上漢朝統(tǒng)治時間有足足400年,不會像前朝一樣亡個國換個皇帝,假期制度就又改了。
漢朝官員每工作五天放假一天,這個假期稱為 “休沐”,為啥叫“沐”?
沐,是指洗頭發(fā),《史記》記載:“每五日洗沐歸謁親。”也就是說,親愛的皇帝陛下每五天放假一天,讓你回家洗頭發(fā),順便看看婆娘和娃們。
在古代,洗頭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一是燒熱水困難,古代全靠柴火燒水,城市家庭要買薪買炭,跟我們今天的燃?xì)赓M一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二是古人頭發(fā)很長,那時沒有吹風(fēng)機,洗完了不容易干,濕著就容易生病,在古代一次感冒,可能就能要了命;
三是漢朝官員上班是“寄宿”制,也就是5天班吃住都在衙門,“公司”哪有地方給你洗頭,五天不出油才怪了,冬天那還好點,夏天頭發(fā)都是餿的了,古代又沒有洗發(fā)水護發(fā)素的,皂角之類的去油效果一般。
所以,五天休一天,就是讓你回去好好把自己收拾干凈了,這既是一種職場福利,更像是一種商務(wù)禮儀。
《漢律》規(guī)定:“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毕搭^這件事都寫進(jìn)法律了,這可是頭等大事,畢竟官吏的形象就是官府的形象,頂著一頭鳥窩上班,那老百姓笑話的可不是你的發(fā)型,那是皇帝陛下的臉面。
除了“周末”外,漢朝的節(jié)日福利明顯多于前朝。
西漢宣帝時規(guī)定,每年夏至、冬至放假5天, 伏日(三伏天)、臘日(除夕)、歲首(元旦)都會放假3天,趕上皇帝誕辰、孔子誕辰,額外再放3天假。七七八八的加在一起,漢朝官員每年的假期,也有80多天。
此外,漢朝的探親假也很人性化,如果工作地離老家兩千里以上的,每兩年可探親一次,每次80天假期。不過考慮到古代那個交通,估計一半時間都花在趕路上。
更令人驚訝的是喪假制度,《后漢書》記載,官員父母去世可休假3年,是的,你沒看錯,古人守孝3年,就會放假3年。
這么大吸引力的喪假福利,誘惑了一些人鋌而走險,謊稱父母去世,請假在家摸魚,一摸就是三年,最后逼得導(dǎo)致《漢律》嚴(yán)厲規(guī)定"詐稱父母喪者,斬。"
因為請假丟了性命,這大概是史上最硬核的考勤制度了。
三、“黃金周”唐朝:
大唐萬國來朝,國富民強,社會開放,民族自信,自然在休假上也無比豪橫。
首先,唐朝把前朝“做五休一”制度改為“做十休一”,十天為一旬,休息這天稱為“旬休",旬休制一直沿用至宋朝。乍一看休息日變少了,實際上唐朝人可開心了。
先別急著罵,唐朝人的“周末”是變少了,但是他們“法定節(jié)假日”更多了,大唐的休假制度堪稱“神仙模板”:
唐朝人比我們提前一千多年發(fā)明了“黃金周”,《唐六典》記載,唐玄宗時代,元旦和冬至,放假7天(劃重點,不用調(diào)休?。?,寒食節(jié)連著清明節(jié)放假4天,中節(jié)、夏至、臘八各放假3天,立春、立冬放假1天,四月初八浴佛節(jié)等宗教節(jié)日,統(tǒng)統(tǒng)的放假。
到了武則天時代,女皇大筆一揮,繼續(xù)加碼:公務(wù)員手冊《假寧令》規(guī)定,春節(jié)、清明、冬至各放7天 ,中秋、夏至放假3天,元宵節(jié)、中元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都會放假,加上每月3天的"旬休",唐人全年“法定節(jié)假日”達(dá)110天。
節(jié)氣日不是節(jié)氣日,那是唐人的節(jié)假日;
臘八節(jié)不喝臘八粥,那是唐人的黃金周。
此外,大唐皇帝多開明豁達(dá),領(lǐng)導(dǎo)批假眼睛都不眨:
聽說府上公子滿12歲了,給你放假3天,回去擺宴,記得叫朕吃席!
你要結(jié)婚了?啥,又納妾?來,拿著朕的大紅包,給9天婚假,夠不夠?
聽聞愛卿父/母去世,朕心甚痛,準(zhǔn)卿喪假3年,這是請假條,好好守孝。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朕批準(zhǔn)了!去,好好看看朕打下來的江山!
四、“外企”宋朝:
溫馨提示:如果要穿越,一定去宋朝。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生活最舒服的朝代,各種假期不僅種類多,而且時間長,皇帝心情好還隨機給你放“盲盒假日”。
比如,前朝過年五天假期,人家大宋皇帝看都不帶看的:給朕放二十天,不,三十天,讓外國人看了,還以為我大宋放不起呢。
所以宋朝的上班族,差不多農(nóng)歷年二十九開始放春節(jié)假期了,文雅一點的說法叫做“封印”,意思就是大老爺?shù)墓儆》馄饋砹?,窗口暫停辦理業(yè)務(wù),有啥事年后再說!
一般啥時候上班呢?
差不多要等到過完元宵節(jié),大年二十官員們才陸陸續(xù)續(xù)回到工作崗位上,這個就叫做“開印”,堪稱古代版的寒假,還沒作業(yè)。
大宋皇帝有錢,打仗可能不太行,但做賺錢是一把好手,根本不差你加班創(chuàng)造那仨瓜倆棗的經(jīng)濟價值。
甚至,宋代皇帝沒事就琢磨著怎么放假,怎么給員工謀福利,都快把各種假期玩出花來了:春節(jié)、寒食、冬至各放假7天,元宵5天,上元、夏至、中元各3天,立春、潔明各1天,每月例行放假3日……到宋神宗時,每年光法定節(jié)日假就有76天。
此外,宋朝皇帝沒事還喜歡給你開個“盲盒”放假:比如趙匡胤的老爹去世,皇帝無心上班,全國放假7天;宋仁宗的母親過生日,全國放假3天,Happy birthday to 太后;宋真宗自導(dǎo)自演了一出“天書降世”的戲碼,都把每年正月初三定為天慶節(jié),放假5天慶賀慶賀。
更任性的是請假理由,簡直五花八門,皇帝不僅秒回審批,甚至還想多批給你兩天假,比如官員不想值夜班,就在請假條上寫“腹痛不安”,今晚吃壞肚子啦,就能回家睡大覺去了,簡直就是宋朝男版的大姨媽假……
有學(xué)者統(tǒng)計,宋朝五花八門的各種假期加起來,得有124天之多! 難怪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里感慨“今夕是何年”,或許正是放假太久忘了工作日。
大宋皇帝的每日三省吾身:我大宋缺這點工資嗎?這班是非上不可嗎?今天就不能放個假嗎?
我們再思考一下,為啥北宋的官員,這么舒服這么多假?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人員太多,一個人的活,三個人干,拿九份工資,能不舒服嗎。
為啥要招聘這么多員工呢?從根子上來說,還在于趙匡胤不信任下屬,擔(dān)心他們有了權(quán)力就造反,所以就想了一個好辦法:分權(quán)。
比如,宋朝皇帝為了不被宰相分權(quán),實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前朝是一個宰相府,在宋朝是相互獨立的5套班子:東府、西府、三司;
前朝一個宰相,宋朝也是五個:宰相、樞相、3個計相;
宰相本身,又被分為正宰相、副宰相。
也就是說,前朝一個宰相干的活,宋朝10個人干,大家每天辛苦5分鐘,就完成當(dāng)天的KPI了。
趙匡胤把大宋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從“金字塔”變成了“九宮格”,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公司管理更扁平化,董事長兼CEO帶領(lǐng)十幾個項目經(jīng)理。
而且在宋朝不僅假期多,各種福利拿到手軟:
上班時有工資,休息有補貼費,干完活有獎金,日常餐補車補,月終獎年終獎優(yōu)秀員工獎,大小節(jié)日給過節(jié)費,最離譜的還有出差費、服裝費、車馬費、仆人費、茶飲補貼、取暖補貼、崗位補貼……
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花費,皇帝都給你打到工資卡了。
以宋朝正七品縣令的俸祿為例,這么個小小的芝麻官是吧,月薪30兩白銀,按當(dāng)時的大米價格購買力計算,大概相當(dāng)于今天的10萬塊錢,一個縣令都年薪百萬,更別說那些王公大臣們了。
錢多事少離家近,老板開明同時nice,在大宋職場打工,簡直比外企還外企。
五、“內(nèi)卷”元明清:
宋朝是中國古代牛馬們最后的狂歡,因為元明清皇帝會教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在元明清三朝,皇帝都是清一水的嚴(yán)抓考勤,官員們10天休息1天的旬假,一度都被取消了,用忽必烈的話就是:放什么假,工作不就是休息嗎?一年給你們16天假還不夠嗎?
明朝推翻了元朝,但假期依然少得可憐,明朝《古今事務(wù)考》中記載:“國朝正旦節(jié)(元旦)放假5日,冬至3日,元宵10日。"元宵節(jié)假期后來也 在明孝宗時被取消了。
和唐宋動輒100多天假期相比,明朝每年的假期,只有可憐的20天。
就這20天,還得看皇帝的心情。比如在朱元璋時代,這位洪武爺不僅自己是個工作狂,還要求員工也要跟他一起996,最恐怖的是,有時一年只放3天假,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這是諸位愛卿的福報。
到了清朝,看起來是引進(jìn)了西方的“星期天”制度,但奈何皇帝布置的作業(yè)太多太多,搞得底層官吏不得不周日加班寫奏折,不然周一早會上,老板讓你演示PPT可就懵逼了。
說實話,元明清也有不少勤勉的皇帝,但3個王朝的結(jié)局依然是個悲劇,或許古人早已告訴我們:無效的內(nèi)卷不能產(chǎn)生生產(chǎn)力。
縱觀古代官員假期長短的變化,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假期期制度始終與所在時代的文明同頻共振:
漢代“五日一候”對應(yīng)二十四節(jié)氣,唐代田假配合春耕,宋代“天祺節(jié)”祭祀農(nóng)神,連元朝“臘日休假”也暗合游牧遷徙節(jié)奏……這些鐫刻在時間里的智慧,構(gòu)建了中華文明獨特的生命韻律。
今天,我們的五一小長假,是一種放假給勞動人民自己的節(jié)日,而不是像古代一樣,只有官吏階層才能享受的特權(quán),人人皆可享受假期,這才是人類文明最大的進(jìn)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