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黃金水道與生態覺醒?
四月的王家畈古碼頭,像被春風喚醒的翡翠。站在青苔斑駁的石階上,看著河水漫過新鋪的步汀石,恍惚間仿佛聽見百年前船工號子的回聲。怎么說呢,這個地方總有種奇妙的時空交錯感——你腳下踩的是2023年剛完工的青石路,抬眼卻望得見光緒年間商船停泊的錨樁凹痕。
曾經的咸寧至江夏黃金水道,如今褪去商貿外衣,倒顯出骨子里的清麗。馬橋鎮政府這次改造真是下了"繡花功夫",河道清淤時特意保留了兩岸的野生菖蒲,施工隊老師傅告訴我:"這些草根能固土,比水泥護坡更懂水土脾氣。"你看,生態修復這事兒,有時候真得向自然討教。
?從安全隱患到網紅打卡點的逆襲?
記得三年前第一次探訪王家畈,河岸邊雜草能沒過膝蓋,亂石灘上到處是游客丟棄的礦泉水瓶。當時帶路的村民王大叔操著濃重鄉音提醒:"莫往深水處走,底下暗坑多得很!"誰能想到,如今淺灣處竟成了親子戲水的樂園。
改造工程最妙的設計,當屬那十座花崗巖條凳。設計師老張在茶攤上跟我比劃:"每塊石頭都是從附近山上找的,尺寸嚴格按照人體工學,坐下去背能靠、腿能伸。"更絕的是條凳朝向——正對河道最寬處,春日看繡球花海,秋日賞金桂飄香,連拍照構圖都幫你安排明白了。
對了突然想起,施工時還鬧過笑話。去年移栽那18棵金桂樹,工人們按圖紙間距排得整整齊齊。結果鎮文化站的老學究連夜趕來,非說要"錯落有致才合古意"。最后折中方案:主道兩側對稱種植,拐角處故意留幾處疏密變化。這種傳統與現代的拉扯,倒成了改造過程中的獨特風景。
?農耕課堂與歷史課堂的跨界聯姻?
河對岸的蔬菜基地絕對是個驚喜。辣椒苗才冒三寸高,番茄藤已經急不可耐地爬滿竹架。帶著草帽的唐大姐邊分苗邊打趣:"城里娃總以為薯片長在樹上,得讓他們知道土地才是最好的VR體驗館。"這話糙理不糙,王家畈學堂的農耕課,可比電子屏幕生動多了。
研學路線設計得頗有巧思:早晨在古碼頭學漕運歷史,晌午到菜地摘番茄,下午在百年老宅里拓碑文。我跟著一群初中生體驗拓片,有個戴眼鏡的男孩突然驚呼:"這塊光緒年間的捐修碑,刻著我家祖上的名字!"歷史與現實的碰撞,往往就在這種細節里迸出火花。
要說最治愈的時刻,還得數黃昏時分。夕陽把新鋪的青石板染成蜜色,本地老船工坐在條凳上拉二胡,琴弦顫動的頻率恰好合上河水拍岸的節奏。這時若從無人機視角俯瞰,改造后的河道像條碧玉簪子,輕輕別在古鎮的發髻間。
?生態治理中的智慧傳承?
河道整治時投放的5000斤青魚,如今已成網紅"清潔工隊"。村民王大哥神秘兮兮地透露:"這些魚精得很,專挑福壽螺的卵塊吃。"相比化學滅螺,這種生物防治法既環保又有可持續性——你懂的,生態鏈自己會找到平衡點。
清淤工程留下的淤泥也沒浪費,混入秸稈制成生態磚,用來加固田埂再合適不過。負責質檢的劉工翻著記錄本感慨:"老祖宗修碼頭用糯米灰漿,我們現在用微生物固土技術,原理其實異曲同工。"科技創新與傳統智慧的對話,在這方水土持續上演。
話說回來,最讓我觸動的是那排重生的老桂花樹。當初為拓寬道路移走的38棵金桂,經農科所指導全部扦插成活。今年秋天,新栽的樹苗將迎來首個花期,而老樹移栽時特意保留的樹瘤,成了記錄歲月的最佳年輪。這種對生命的尊重,或許就是生態修復最動人的注腳。 (duozhoudao.com)
?在鄉愁記憶里尋找未來答案?
漫步新修的親水平臺,總能在石縫間發現驚喜——可能是半截光緒通寶,也可能是嵌著貝殼化石的巖層。文物保護員小李拿著毛刷邊清理邊說:"這些'時間膠囊'要原位保存,比放進博物館更有敘事感。"確實,當你的指尖觸碰到清代船工磨光的拴船石,歷史的溫度便順著掌紋漫上心頭。
改造過程中有個溫暖插曲:施工隊發現民國時期的碼頭界碑后,連夜調整設計方案,特意用鋼化玻璃做了個下沉式觀景窗。現在游客既能看清碑文,又不影響河道通行。這種"新舊共生"的設計哲學,讓文化遺產真正活在了當下。
暮色漸濃時,總能看到攝影愛好者架起三腳架。他們等的不僅是藍調時刻的光影魔術,更是那倏然驚飛的白鷺劃破水面的瞬間。生態好了,連鳥兒都成了最佳氣氛組。而遠處蔬菜基地的補光LED,不知何時已調成與月色相仿的暖黃,生怕驚擾了這片碧水的清夢。
?寫在波紋里的鄉村振興密碼?
如今的王家畈,清晨總飄著兩種香氣:河霧浸潤的草木清氣,和早市油條鋪子的面香。穿藍布衫的阿婆坐在條凳上納鞋底,看見舉著自拍桿的游客就笑:"慢點走,石階上的青苔滑著呢。"這種新舊交融的生活圖景,比任何宣傳片都更有說服力。 (gwvokr.com)
總投資100萬元的改造項目,賬本上最動人的條目不是建材費用,而是"村民義務投工126人次"。負責記賬的村會計老王扶了扶老花鏡:"大家伙兒巡河時多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