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昌5月3日電 (盧夢夢)夜幕降臨,燈火璀璨的江西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內愈發熱鬧起來。熙熙攘攘的人群間,南昌大學臺生陳佳瑜正和朋友排隊買白糖糕。
“剛來南昌的時候吃過一次,軟糯香甜的口感和臺灣的‘白糖粿’很像。”看著即將出爐的南昌白糖糕,陳佳瑜的思緒回到了遠在海峽對岸的故鄉。
陳佳瑜的故鄉在臺灣西北部的新竹縣。父親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母親則來自湖南長沙。回憶起孩童時光,陳佳瑜的腦海中是蚵仔煎、白糖粿等地道的臺灣小吃和咿咿呀呀的閩南語童謠。2015年,10歲的陳佳瑜隨母親回到長沙,與外婆一起生活。
陳佳瑜幼時在臺灣新竹縣拍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2023年夏天,陳佳瑜考入南昌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初到南昌時,她便被贛江風光和壯觀的滕王閣深深吸引。“站在滕王閣上眺望贛江時,我才真正明白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含義。”
在陌生的城市里,手賬成了陳佳瑜的情感出口之一。南昌的天氣、景德鎮的陶瓷、井岡山的日出……她用文字、貼紙、繪畫等記錄著江西的四季和生活點滴。“在南昌近兩年時間,有太多珍貴的回憶和時刻,我都會一一記錄下來,以后有機會可以分享給在臺灣的朋友們看。”
對陳佳瑜而言,江西“味道”是最親切的存在。“在湖南生活10年,我的口味也發生了變化,現在是無辣不歡。因此到江西來,完全沒有飲食方面的顧慮。學校旁邊的江西菜館,就是我和朋友的快樂食堂。”
今年春天,陳佳瑜在江西南昌八一公園拍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讓陳佳瑜更為驚喜的是,南昌米粉讓她找到了舌尖上的“兩岸情緣”。“新竹米粉是我家鄉的特色美食,離開臺灣后,我在大陸很少能吃到這樣正宗的米粉。”鮮嫩爽滑的南昌米粉喚起了陳佳瑜記憶中的味道,也讓她和南昌更為親近。
不僅僅是地方風味,在融入這座英雄之城的同時,陳佳瑜還漸漸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感染。“南昌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如何發揮專業特長來講好南昌的紅色文化故事,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去年,陳佳瑜和同學一起報名參加了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他們以南昌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作品獲得了華東賽區二等獎。
眼下,她又在忙著籌備新的參賽作品,計劃進行江西紅色旅游線路推介。“我想用年輕人的語言,讓更多臺灣同齡人看見真實的江西。”陳佳瑜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