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5月3日電(記者趙洪南)戴上VR眼鏡,便可化身白鶴翱翔天地,飛至北宋都城汴京,也可置身漢代宮殿、街市,在趣味互動中破解海昏侯國的未解之謎……這個“五一”假期,觀眾在遼寧省博物館的數字展覽上“走進”古老的文物,沉浸式感受厚重文脈。
在“唐宋風華——數字畫境中的藝術世界”展覽上,遼寧省博物館通過超高清、沉浸式的數字空間,展示《洛神賦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秋窗讀易圖》《簪花仕女圖》《夏景山口待渡圖》《瑞鶴圖》等館藏畫作,給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覺奇觀。
“唐宋風華——數字畫境中的藝術世界”展廳。新華社發
“展覽通過全息投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互動游戲等,不僅還原了原作之美,更再現了當時的盛景,觀眾仿佛在時空中漫步。”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說。
記者看到,有觀眾躺在沙發上,仰望穹頂,沉浸于《洛神賦圖》中曹植與洛神從邂逅到分別的畫境。在《探秘海昏侯國》展廳,五幕劇情串聯起漢代文明的核心場景:從“拱手禮”喚醒西漢守護者的開篇,到城墻俯瞰絲路商隊的盛景;從AR技術復原《齊論語》竹簡的智慧啟迪,到化身“拇指小人”破解漢代宴席禮儀謎題;最終踏入地下寶庫,通過手勢識別“觸摸”金玉珍寶,聆聽編鐘奏響的文明樂章。每一幕均以互動解謎為核心,觀眾既是歷史的旁觀者,也是文明密碼的破譯者。
“唐宋風華——數字畫境中的藝術世界”展廳。新華社發
“沉浸式體驗,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代入感,讓歷史文化更加生動直觀,也讓觀眾感受到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的魅力。”董寶厚說。
近年來,遼寧省博物館不斷探索線上線下的數字化轉型,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通過數字化展覽,觀眾可以獲取更多的文物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文物故事。”董寶厚說,數字化展覽構建了觀眾與歷史的對話場景,文化與科技的“雙輪驅動”,更勾勒出了文博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前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