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地區(qū),羅非魚以絕對的數量優(yōu)勢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河道霸主,在河面上看到成群的羅非魚已經成為了當地生態(tài)中的一種特色。可是這幾年來,有一種黑殼怪魚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領地,它們強勢崛起之勢有可能撼動羅非魚的河道地位,對于經常在珠江釣魚的釣友來說,這種魚一定不會陌生,它就是筍殼魚。
筍殼魚在學術上叫做沙塘鱧,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食用魚。它的肉質細嫩緊實、味道鮮美,并且魚刺比較少,常被用來制作各種高端菜肴。由于市場需求旺盛,筍殼魚的養(yǎng)殖業(yè)這幾年來發(fā)展得相當迅猛。從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海南,再到湖北、四川等地,養(yǎng)殖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不過,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也隨之浮現。由于部分養(yǎng)殖場設施簡陋,再加上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大量筍殼魚逃到了自然水域中。
另外,一些放生者出于行善積德的考慮,會將從市場購買的筍殼魚放生到江河湖泊中。這些因素讓這種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的外來物種在珠江、長江、閩江等各大水系快速擴散了起來。特別是在珠江中,由于氣候條件比較接近它們的原產地,筍殼魚在此的種群數量呈現出了爆發(fā)式增長,經常在珠江里釣魚的釣友對此應該是深有體會的。比如之前有位佛山釣友說他每次去珠江釣魚時都會釣到四五條筍殼魚,感覺它們的數量已經和羅非魚一樣多了。
其實,在珠江里面釣到筍殼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人認為在未來5年,筍殼魚或將成為珠江流域的優(yōu)勢魚種,不僅會擠壓本土魚類的生存空間,還可能會替代羅非魚的統(tǒng)治地位。從理論上來講,筍殼魚和羅非魚一樣,都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在合適的條件下可快速形成龐大種群,并且它們的攻擊性比羅非魚更強,因此它們會在競爭上占據更多優(yōu)勢。
另外,筍殼魚還會像清道夫那樣大量吞食其它魚類的魚卵和幼魚,這種習性會影響到其它魚類的繁殖。如果不去控制它們的種群發(fā)展,可能會導致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失衡,甚至引發(fā)某些本土魚類的滅絕。光是這一點,它們在以后就有可能會替代羅非魚,成為新的江河霸主。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筍殼魚已經入侵我國自然水域好幾年了,卻從來沒有泛濫成災過,更別提成為江河霸主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好吃了,甚至比本土的鱖魚、鱸魚還要好吃,在水產市場上特別值錢。
在廣東、廣西等地,它們的價格常年維持在每斤50元左右,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端酒樓,筍殼魚的售價可達每斤上百元,遠超眾多本土常見魚類。這么值錢還這么好吃,勢必會導致筍殼魚遭到濫捕。雖然它們的種群發(fā)展速度快,但只要數量一變多,就會吸引大量釣友來釣它們,導致它們就是沒法泛濫成災。可以說,在美食經濟和濫捕的雙重影響下,筍殼魚別說稱霸河道了,就維持住自己的種群規(guī)模都算不錯了。
總的來說,筍殼魚在各個方面都比羅非魚強,尤其是在肉質方面比它強太多了,而這也是它能夠入侵本土水域但始終難以泛濫的主要原因。看來,外來物種想要成功入侵我國,不僅要能適應污水、繁殖力超強,還得讓自己難吃才行,畢竟要是好吃的話,早就被人撈上來吃光了,根本就沒有發(fā)展種群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