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雷,作為蔣介石的首席文人,當年用文字為國民黨裝點門面,卻在1948年選擇吞下安眠藥,帶著破碎的理想離世。
他原本只是一個心懷報國志向的文人,卻成為蔣介石的秘書,目睹了對方一步步走向錯誤的道路。
當理想與現實漸行漸遠時,他懷著深深的愧疚告別了這個世界,留下了家中的妻兒老小。
如今,大半個世紀已經過去,他的后人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01
陳布雷出生在浙江慈溪,1890年的中國仍籠罩在晚清的陰影之中。
他從小就酷愛讀書,心中滿是報效國家的夢想。年輕時投身報業,希望通過一支筆喚醒民眾。
他在上海的報社工作得如魚得水,文章寫得犀利且優美,很快便聲名鵲起。
然而,1927年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被蔣介石相中,成為了蔣的秘書,從此他的生活便與那位高高在上的“領袖”緊緊相連。
在蔣介石身邊,陳布雷的筆成為了武器,他撰寫的抗日宣言,字字鏗鏘有力,點燃了無數人的熱血,為蔣在抗戰初期贏得了大量民心。
1935年,他被調至侍從二處,專門負責起草演講稿和政策文件,整日與蔣介石身邊的重要人物打交道。
他的文章讓蔣的形象更加高大,連外國記者都稱贊他是一個“筆桿子天才”,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他的內心卻日益沉重。
抗戰進行得如火如荼,而蔣介石卻忙于鞏固自己的權力。陳布雷看著蔣一面高喊抗日,一面暗地里打壓共產黨,心中滿是苦澀。
他的辦公室逐漸變成了特務窩,監視高官、搜集情報,哪還有半點文人的風骨可言?
內戰爆發后,蔣介石的頑固更讓他感到絕望。他不得不沒日沒夜地撰寫宣傳稿,為蔣的失敗尋找借口,字里行間充滿了違心的謊言。
深夜時分,他輾轉難眠,只能依靠安眠藥才能勉強合眼。1948年,遼沈戰役的慘敗如同最后一擊。
他鼓起勇氣勸蔣停戰、放棄獨裁,卻換來一頓嚴厲的訓斥。那一刻他明白,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11月13日,南京的夜晚寒冷刺骨,陳布雷在家吞下一大把安眠藥,靜靜地躺在床上。
他的遺書寫得滿滿當當,叮囑九個兒女遠離政治,好好學習,做一個普通人。
他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為勸蔣,有人說是為殉國,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一個被政治榨干的文人。
他離開了,留下七個兒子、兩個女兒,以及一堆未解的心結。
他的原配妻子楊氏生育了五個孩子,續弦王允默生育了四個。他希望孩子們能過上安穩的生活,但歷史的洪流又豈是他能夠阻擋的?
陳礫是陳布雷的小兒子,1926年出生,家人常稱他為陳遠。他從小跟隨父親讀書,聰明伶俐,文筆出色。
1946年,他考入北大哲學系,正值戰火紛飛的年代。校園里,學生們走上街頭吶喊口號,進步思想如同火焰一般在他心中燃燒。
他的姐姐陳璉早已加入共產黨,悄悄給他講述革命的道理。父親自殺的消息傳來時,22歲的陳礫如同被雷劈中一般。
他翻閱著父親的遺書,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但他沒有時間沉浸在悲痛中,姐姐的話語在他耳邊回響,他決心走一條不同的道路。
那年夏天,陳礫收拾行囊,離開北大,前往解放區。他跟隨解放軍進入天津,參與創辦《天津日報》。
他擔任時事編輯,每天埋頭寫稿,記錄新中國的點點滴滴。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寫得又快又準,同事們都說他繼承了父親的才華。
1952年,他加入了黨,干勁更足了。1953年,他被派往朝鮮前線,報道停戰談判。
戰場上炮聲轟鳴,他卻深入士兵之中,記錄他們的故事。他的報道發回國內,榮獲三等功,報紙上到處都是他的名字。
回國后,陳礫轉至出版界,先是在天津人民出版社擔任編輯,后來逐步升任副社長、社長。
1986年,他被調至《中國日報》,擔任總編輯,官至副部級。他帶領團隊將報紙辦得有聲有色,外國人看了都稱贊這是了解中國的窗口。
他的工作繁忙異常,但他從未抱怨。家里人說他像父親一樣熱愛讀書,閑暇時就練習書法,字跡工整端正。
他的妻子和孩子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生活低調而踏實。他與姐姐陳璉的感情特別深厚,姐姐在監獄中咬緊牙關,也守護住了弟弟的革命之路。
2003年,陳礫去世,但他的故事并未結束。2023年,天津新聞界舉辦了一場紀念活動,講述了他如何將《中國日報》推向世界。
陳師孟是陳布雷的長孫,1948年出生,父親是陳布雷的長子陳遲。
他在臺灣長大,從小便是學霸,考入臺灣大學經濟學系,之后又赴美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回到臺灣后,他在中央研究院潛心研究,撰寫論文、進行分析,生活安靜而體面。誰也沒想到,這位學者日后會涉足政治的漩渦。
80年代,臺灣政壇風云變幻,陳師孟先是加入國民黨,不久后又退出,轉身投入民進黨的懷抱。
當時,“臺獨”的聲音在島內愈演愈烈,他也隨之附和。1994年他擔任臺北副市長,專注于城市建設。
2002年,他又被調至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擔任秘書長。2018年成為監察委員后,麻煩事接踵而至。
他試圖調查判決馬英九案的法官,結果引發司法界的強烈反對,被指責“干預司法”。
2020年,他又因一句“專打綠營法官”的話引發眾怒,最終辭職離去。
陳師孟的“臺獨”立場使他成為爭議的核心人物。2008年,他還被推選為競選民進黨主席,可見他在“臺獨”圈內的影響力。
然而,在大陸這邊,網友提及他就氣憤不已,批評他“忘本”。2024年,他在一次論壇上再次宣揚“臺獨”,網上罵聲一片。
陳家人中出了這樣一位人物,令人唏噓不已,確實給家族蒙羞。
他的父親陳遲晚年移居美國,對兒子的選擇極為不滿,但也無力改變什么。
陳布雷的九個兒女中,除了陳礫和陳璉,其他人大多遵從了父親的遺愿,選擇了學術和專業領域的發展。
陳璉是家族中的另一道光芒,1939年便加入組織,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47年被捕后,即便身處牢獄也不肯透露半點信息。
獲釋后,她繼續教書育人,但在特殊時期卻因歷史問題遭到批斗,1967年選擇自殺,留下無盡的遺憾。
其他子女中,陳遲去了臺灣,成為教授;次子陳過學醫,成為醫學專家,還曾擔任浙江省衛生廳長;陳適則投身工程領域,成就斐然。
他們都保持低調,名字很少見諸報端。陳布雷的續弦妻子王允默,是家族的支柱。
丈夫離世后,她獨自撫養四個兒子,日子過得十分拮據。晚年她回到上海,于90年代辭世。
信息來源:人民網:陳布雷八個子女無一是國民黨 解密陳礫的非凡人生澎湃新聞:「學習恩來」陳布雷自殺之前如何向周恩來"托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