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及時接收通知
來源: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蘆山信科編輯制作蘆山新鮮事生活事有趣事就關注蘆山信科
安?
東漢兩位秩二千石的大佬葬在雅安?
蜀漢的大將軍的膽墓在雅安?
佚失的東漢石碑在雅安重現于世?
雅安,你還是藏得太深了!
害怕五一出門旅游
景區太擠路上太堵
到地方才發現玩不了一點
又不甘心浪費五天假期怎么辦
這回小編推薦大家反向旅游——
聽雅安的石頭講歷史故事
漢朝是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篇章
至今仍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雅安也留下了眾多漢風古跡
它們承載著大漢遺輝
訴說著塵封已久的歷史
尋漢,不妨就從它們開始
推 薦 1
高頤墓闕及石刻
雨城
高頤墓闕及石刻始建于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年),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葬制實體。由墓、碑、神道、闕、獸構成。
高頤闕 攝影/郝立藝
·闕分東西二闕,現存東闕已殘,西闕完整,為仿木建筑,分為座、身、樓、檐、頂五部分,有主闕和子闕,這種結構稱為“子母闕”,在四川現存同類文物中較為罕見,是巴蜀漢闕中的珍品,被譽為中國建筑史“活化石”,也被梁思成寫進書中;
高頤墓闕及石獸 攝影/郝立藝
·石獸位于高頤闕前,為圓雕天祿、辟邪;
高頤墓 攝影/ 郝立藝
·墓距闕165米,磚石結構,現存封土為圓形。
人物簡介
高頤,字貫方,益州漢嘉(今雅安)人,舉孝廉,學優從政,官至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益州太守,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年)因天降災殃,卒于任上,同年修墓建闕。
推 薦 2
蘆山東漢石刻館
蘆山
東漢石刻館 圖源/蘆山文旅
說到漢代文化,不得不提蘆山。蘆山是漢代文物之鄉,有“掘地三尺有漢磚”的說法。蘆山東漢石刻館有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漢代墓葬實物,里面陳列有樊敏闕、樊敏碑、東漢石獸等文物。
樊敏闕碑及石獸建于東漢建安十年(205)年。
樊敏闕 圖源/蘆山文旅
·闕分左右。左闕為扶壁式雙闕,氣勢磅礴、造型雄渾,頂脊中央刻有鯤鵬展翅,口含綬帶,檐口刻無字瓦當,檐下斗拱層有浮雕圖組,如“龍生十子”神話故事等;右闕唯留部分殘件。
·石獸墓前現存三具,另有獸胚一具,石龜一具。
·碑位于闕后,碑身為整塊紅砂石,嵌于一巨龜之上,為漢碑成熟期的作品。
人物簡介
樊敏 圖源/蘆山文旅
樊敏(120年—203年),字升達(一作叔達),東漢蜀郡青衣縣(今蘆山縣)人,為巴郡太守。生前曾被授予司徒(位列三公)一職,卻推說“道隔不往”,未曾就任。
推 薦 3
姜維墓
蘆山
蜀漢常被視作漢朝的延續,因而蘆山姜維墓也歸于雅安漢風古跡的一部分。
墓園位于蘆山縣龍尾山頂。墓冢為圓形條石墓,相傳姜維的膽安葬于此。
墓前碑亭里有兩塊清代石碑,一塊題刻“漢大將軍姜侯伯約之墓”,另一塊題刻“漢大將軍平襄侯姜諱維墓”。
常有人不遠萬里前來祭奠,墓前供品時時添新,種類繁多。墓園內古木參天,十分幽靜,是一個逃離城市喧囂的絕佳目的地。
人物簡介
姜維,字伯約,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人,是三國蜀漢后期重要的軍事統帥。諸葛亮去世后,他逐漸成為蜀漢軍事核心人物,官至大將軍;后繼承諸葛亮北伐遺志,先后十一次出兵伐魏。在后主劉禪投降后,他設計假意投靠鐘會,意圖挑動魏軍內亂從而復國,可惜最終事敗,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尋墓導航圖(上下滑動查看)
*提示:蘆山姜維墓實行預約參觀,參觀前請提前撥打預約電話:0835-6524862
推 薦 4
何君尊楗閣刻石
滎經
何君尊楗閣刻石 圖源/雅安市博物館
《何君尊楗閣刻石》刻于公元57年,距今近兩千年,于2004年在滎經縣烈士鄉,被一老師偶然在河里游泳發現。
刻石拓片 圖源/雅安市博物館
該刻石有正方形邊框,框內隸書52字,該刻石記錄了公元57年,時任蜀郡太守的何君派遣下屬組織囚徒歷經1198天,修建閣道約1000米,是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最早東漢隸書刻石。
以上推薦地知者甚少
參觀者也較少
屬于小眾景點
導航皆可到達
在到處“人從眾”的五一假期
來雅安聽石頭講歷史故事
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歷史的朋友
五一放心沖吧
請關注@雅安李小編視頻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即可進入》》雅安約車
點點在看,點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