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美關稅戰來到關鍵時期。
此前我國表示,對于美方提出希望中美舉行談判一事,正在進行評估。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我國百分百會與美國談判。
一切還要看美國人的態度,如果美國拒絕妥協,沒有取消對華商品額外加征的關稅,那么我國會拒絕和美國談判。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美國再度對華認慫的表現,如果遭到中方的拒絕。
那么白宮就有可能會選擇劍走偏鋒。
比如說在臺海與南海挑起“可控的”沖突。
畢竟,特朗普上臺已經執政一百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政策讓美國人并不滿意。
尤其是經濟領域的政策,已經出現支持率暴跌至39%的情況。
再加上菲律賓軍方日前表示,菲律賓與中國臺灣省正在商談“國際合作”。
目前距離聯合演練只有一步之遙。
對此,我國外交部和國臺辦立刻發出嚴正聲明,要求菲方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玩火。
但是從菲律賓自身情況來看,距離菲律賓中期選舉越來越近。
菲律賓在這個時候挑釁中國,對于馬科斯沒有任何好處。
【菲律賓迎來選舉,馬科斯危險了】
而菲方的越軌行為,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這是美國在背后授意。
畢竟,小馬科斯與特朗普的支持率均出現下跌的情況。
馬尼拉在這個時候打“中國牌”,華盛頓很有可能會選擇打“南海和臺海牌”,作為“止跌企穩”的支點。
確實符合他們的邏輯。
同時,臺灣省內部也出現了一些情況,阿賴的政治行情也在下跌。
這樣一來,不排除美國和菲律賓、臺灣省真的會做一些小動作。
就拿菲律賓來說,小馬科斯陣營選情并不好。
最重要的參議院選舉中,西方媒體認為小馬科斯支持的候選人中,在12個席位中應該占據9個,原因不外乎執政優勢。
可是小馬科斯的支持率從今年2月的42%下跌至25%,不支持率從32%提升為53%。
也就是說,杜特爾特與馬科斯兩大家族的博弈也會迎來關鍵時刻。
之所以小馬科斯的支持率會暴跌,最大的原因就是私自下令逮捕杜特爾特,并將其送往國際刑事法院。
這也是老杜當初沒有反抗的原因所在。
就是要通過“犧牲自己”才成全整個家族,讓菲律賓民眾的立場發生改變。
再加上小馬科斯在4月份,不斷指控中國干預選舉。
還企圖在鐵線礁碰瓷中方,并制造混亂。
這都可以視為小馬科斯的選情不容樂觀。
畢竟,小馬科斯不是那種立場獨立于美國意志之外的存在。
菲律賓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碰瓷中國,也許不僅僅是美國授意這么簡單,而是美國默許。
【菲方非法登上鐵線礁,被強行驅離】
在這種情況下,當菲律賓在鐵線礁沒有碰瓷成功之后。
很有可能會選擇打“臺灣牌”。
否則菲律賓也不會聲稱要和臺灣省舉行聯合演習,這根本不是將臺灣省視為中國一個地區,而是有其他想法。
這就是在逼迫我們出手。
這與特朗普政府當下的利益相吻合,想要盡快促成中美談判,還希望是中方主動要求談判。
因此,面對菲律賓計劃在鐵線礁碰瓷一事。
我們很有可能會在菲律賓選舉結束之后,才會進行反制。
如果現在出手,很有可能會讓小馬科斯支持率上升,這對于我們并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特朗普,依舊需要保持對中方的強硬路線,才能穩住基本盤。
這樣一來,我們要等到菲律賓參議院在月底確認程序,菲律賓的中期選舉才算結束。
對此,君明個人猜測,如果小馬科斯陣營落選之后,不排除會在確認程序上耍花招的可能性。
畢竟,美國中情局有的是手段。
菲律賓雖然以民主國家自居,但是投票不過是走過場,美國比較支持哪一方,哪一方通常就會有底氣,就算是輸了也要掀桌子。
而臺海就是菲律賓當局敢于掀桌子的原因所在。
換句話說,菲律賓想通過臺海,制造混亂。
別看此前臺灣省出現了特殊情況,他們不過是“中間偏獨”而已。
除了阿賴為首的“逆子們”,剩余的臺灣省所謂學者和專家與媒體人的主流,均符合美國利益。
而且大家要知道,打擊統派的主力并非是真正的逆子,反倒是這些“中間偏獨”的人,才是打擊統派最力的存在。
因為在意識形態上,島內逆子并沒有能力覆蓋統派主張,反倒是這些偽裝中立的人群,長期打著幌子,將統派推到所謂“極端主義”的光譜之中。
也就是說,臺灣省和菲律賓完全不同。
島內逆子們的立場區隔極小,島內沒有像老杜這樣的存在。
老杜是什么樣?
敢于和美國保持距離的存在。
【杜特爾特被捕,是為家族鋪路】
再加上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與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這是重新強調二戰后秩序的一年。
我國外長此前也特別提到,臺灣省回歸祖國是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不過島內逆子還沒有醒悟,還處于幻想之中。
而且人民普遍認為投票就是改革,就算有的黨派不服輸,并打著民主旗號反民主,人民也會忍到下一次投票。
臺灣省是這樣,菲律賓也是這樣,美國更是這樣。
此前特朗普政府面對國內大規模游行,眼睛都沒有眨一下。
直到美國在關稅戰中,沒有討到一點好處,才讓特朗普被迫讓步。
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消費者開始警覺物價飆升。
換句話說,人民就是末梢神經,最慢察覺到疼痛來襲。
但是政客往往是認為疼痛處于可控制范圍之內,或者干脆選擇轉移焦點之后,就會渡過難關。
而轉移焦點,就是特朗普政府眼下需要做的事情。
中國就是美國轉移焦點的對象。
這一點各方都應該警惕。
一旦陷入混亂之中,就要警惕特朗普會在臺海或者南海,挑起“可控”的沖突。
畢竟,英特爾前執行長曾經說過,讓混輪統治,然后控制混亂。
關于如何處理混亂,東西方文化各自都有不同的闡述。
相比之下,西方更加重視如何制造混亂,以求正面結果。
而且在西方文化中,混亂往往是創新與多樣性的來源,不需要提前壓制。
但混亂產生創新后,便必須進行控制。
否則無法最大程度收獲創新的正面結果。
當特朗普察覺到局勢不妙之際,就會選擇制造混亂,以便在亂中取得利益。
重點是他敢走多遠。
當初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選情對他極為不利的時候。
連美軍內部都不看好特朗普,米利甚至親自給中方打電話表示,美國無意和中國硬碰硬。
但是特朗普在上一任期確實發動多起小規模、可控的軍事沖突。
比如說敘利亞、伊朗、也門、伊拉克,也曾參與國安團隊討論“有限打擊”朝鮮的可行性。
【特朗普妥協無果,或要火中取栗】
不過這些都與特朗普的處境沒有太大的關系,無法視為利用混亂的行為。
說白了,從歷史經驗與理性評估來說,并不支持特朗普會為了“利用混亂”來發動境外的軍事沖突。
尤其是在中國周邊。
那么只有一種可能性,發起代理人戰爭。
菲律賓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用言語打“臺灣牌”刺激中國。
島內逆子對此沒有任何回應。
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我國自然不會選擇馬上動手。
以免給小馬科斯加分,讓其獲勝。
更不希望掉入美國和談的陷阱之中。
所以,接下來菲律賓很有可能會頻繁與臺灣省互動。
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將臺海與南海綁定,讓其形成首尾相連的局勢。
面對情況,我們的選擇并不多,唯有硬剛到底。
至于美國想趁機挑起“可控”的沖突,也許并不取決于特朗普的態度。
畢竟,美國很清楚,戰爭是不可控的,如果最終局勢發展為不可控。
讓中方順勢完成統一,還收拾了菲律賓。
美國豈不是搬石砸腳?
【警惕美國,在臺海和南海搞事情】
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但是也不需要太多杞人憂天。
眼下美國已經處于被動之中,在中國掌握主動權之后,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所以,這對于我們而言未必不是一個機會。
一個可以完成統一,還能在奠定中國在亞太地位的機會。
畢竟,老話說要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菲律賓一旦搞小動作,那就是我們的機會。
這次我們一定不會錯過。
總而言之,這次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不僅讓全球對美國綜合國力有了一個真正的認知。
同時也對中國的實力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還能促成我國完成統一。
這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