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則公開登報招募“牌友”的消息,讓無數人心生羨慕。79歲的退休教師朱榮林與老伴王桂芬,在老家精心打造了一座500平方米的大別墅,向60至80歲、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發出誠摯邀請,開啟抱團養老的新嘗試。
消息一經傳出,便得到熱烈響應。短短一周,老兩口就收到了100多個申請,其中多數是子女遠在外地的空巢老人。
這棟別墅,在巔峰時期熱鬧非凡,曾有13位老人共同居住,先后接待過30位客人。起初,這里的生活充滿了悠閑與充實。在旁人眼中,他們仿佛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然而,時光流轉,6年過去了。當再次探訪朱榮林的鄉間別墅時,眼前的景象卻令人唏噓不已,老人都作了鳥獸散,所謂的抱團養老早已停止。這一消息,有人感到意外,有人扼腕嘆息,可實際上,最近幾年抱團養老散伙的案例屢見不鮮。
當我們揭開鏡頭中那層“溫暖浪漫”的濾鏡,便會發現,抱團養老并非我們想象得那般美好。
01
提及抱團養老,我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些令人驚艷的畫面。比如《夢想改造家》中,那5位來自四川的姐姐,平均年齡50多歲,因各種原因成為“單身貴族”。她們一拍即合,來到麗江的一個小村落,打造了一座宛如人間仙境的“養老基地”。大面積的落地窗、幽雅的小庭院、精美的室內陳設,再加上天高云淡的自然風光,仿佛世外桃源。還有臺灣北部那座在網絡上聲名遠揚的“桃花源”,24戶家庭買下8000平方米的荒地,建起24棟房子,實現抱團養老的夢想。這里有農田、有溪流,每一棟房子對應一個節氣,推開窗子便是郁郁蔥蔥的美景。平日里,大家相聚聊天、娛樂、分享美食,假日還有兒孫輩前來嬉戲玩耍。在他們眼中,退休生活“不是在那等著老死,而是開啟了另外一段生命的旅程”。
但很多人卻下意識地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錢。為了建起這座心儀的世外桃源,那24戶家庭共籌集了1.5億資金。而且,這群人全是中產以上階層,其中既有企業家、建筑師,也有醫生、老師,三分之一的人擁有博士學歷。在麗江打造夢想養老基地的那5個閨蜜,僅房子的裝修就歷時四個月,花費180萬。此前,她們的晚年生活是“沒事兒一塊喝個小酒,打打麻將,拍拍照,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游”。
有句話說得很扎心:“沒有錢,你談什么優雅變老。”可這就是殘酷的現實。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老人到了退休年齡,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能夠不為子孫繼續操勞,已經是莫大的幸運。如果沒有經濟基礎,抱團養老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02
朱榮林和王桂芬老人原本暢想的“抱團養老”,是一群老年人的怡然自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地雞毛”。
原本大家商量好按照值日表安排買菜做飯的工作,可有人卻借口“沒去過菜場、不會買菜”不愿履行義務,最后只能由王桂芬老人獨自承擔。一條魚上桌,總有人會最先夾走最大最好的那一塊,于是大家之后只能選擇容易切塊、便于均分的魚類。朱榮林和王桂芬的孩子回家探望時,有人竟私底下抱怨開了空調該怎么算費用。而且,很多住戶都各有各的算盤:有的為了觀察全新的養老模式;有的因為家里房子拆遷,需要暫時找一個租金較低的地方居住;有的則把市區房子出租出去,住在這里省錢……
其實,早在實施抱團養老計劃前,朱榮林和王桂芬老人就有過心理預估,在提出的條件里也特意強調了一起生活不要有太多計較。然而,他們還是低估了人性。一次,一位在別墅里居住了兩年的老人,不慎摔傷。原因是她總愛穿酒店的一次性拖鞋,不防滑,王桂芬曾不止一次提醒她換一雙,可老人并不聽勸。摔傷后,她被家人接走,臨走前卻向王桂芬索賠幾千元。所以說,想抱團養老,不僅生活上要講究質量,心靈上更要追求品質,要具備平等、豁達、不斤斤計較等品質。可現實往往是,抱團的時候,人人都符合標準;散伙的時候,人人都不達標,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03
央視曾經報道過一個上海老人眾籌買樓、抱團養老的故事。多年過去,這座現今市價500萬的小樓,不得不宣布“退休”。因為有些老人去世了,有些老人身染重病,還有些老人難以自理,只能轉到有專人照顧的護理院。由此可見,抱團養老能否持續下去,極度依賴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朱榮林和王桂芬老人那份抱團養老的邀請里,就明確標出了一個重點條件:能自理。自理和不能自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晚年。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抱團養老現實嗎?”一個高贊回答一針見血:“大多數人理解的抱團養老,是一群老大爺、老姐妹住在一起,平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生活怡然自樂。而我理解的抱團養老,是一群老人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保姆輪番照顧,總有顧及不上的時候。
老人的健康一旦出了問題,即使是孝心滿滿的子女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更別提與他們一樣自顧不暇的朋友們了。《最好的告別》里說:“老年不是一場戰斗,而是一場屠殺。”可能是一場疾病,可能是一次摔倒,還可能是單純的年齡增長,老年人就不再能照顧自己。這時,才是他們最需要關愛的時候。養老養老,說到底養的是最后失能的那幾年。
04
目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據研究,中國人均健康壽命僅為68.7歲,8年多時間處于帶病生存狀態。”如今,養老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人老了,究竟靠誰養?無論是抱團養老、家庭養老,還是社會養老,都只是一種方式,關鍵還在于做好5個“守住”。
第一,守住老伴。老伴是陪伴我們一生的伴侶,在晚年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照顧,能給予彼此最溫暖的陪伴。第二,守住老窩。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安穩住所,才能讓我們在晚年有歸屬感。第三,守住老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一定的積蓄,才能讓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突發情況時,有足夠的底氣。第四,守住老友。朋友是我們生活中的調味劑,與老友相聚,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能讓我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第五,守住健康。健康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我們這一代人,比不了上一輩,子女三五人是常態;也比不了下一輩,兩三代人的積累集于一身。這個世界很現實,唯有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即便做不到優雅地老去,也能夠從容地度過此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