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凌晨,特朗普簽署了“認慫令”啊,不,是總統令,宣布暫停原定于當日生效的汽車關稅加征措施,同時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對媒體表示,因為我,中國不跟我們做生意了,我們每年將損失數千億美元,不是因為中國,而是我,因為145%關稅無法做生意。但事情肯定還有轉機。
特朗普把美國優先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最終還是沒辦法逃離資本規律。本以為是一場能夠讓美國“大獲全勝”的博弈,可現實卻給了他狠狠一巴掌,被證明是一場“自損一千”的冒險之舉。從通脹和民生方面來看,普通家庭每個月因為關稅得多支出300美元,超市貨架缺貨的現象也是頻頻出現,亞馬遜甚至都計劃在商品上標注“關稅附加成本”,以此來揭露這項政策對消費者造成的直接損害。在金融市場方面,美股瞬間蒸發6萬億美元,美債暴跌更是引發了人們對銀行破產的擔憂,華爾街資本與美聯儲也聯手向特朗普政府施壓。
而從政治層面來講,農業州因為失去中國市場,收入銳減,那些曾經支持特朗普的紅脖子選民,如今也紛紛從支持者轉變為抗議者,特朗普引以為傲的“MAGA”聯盟也開始出現裂痕。這場關稅戰以特朗普的“服軟”而逐漸走向緩和,其本質其實是全球化市場邏輯對單邊主義的有力反制。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比如中國占據全球75%的光伏專利、60%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產能,美國想要在短期內找到替代,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拿稀土加工技術來說,中國對其的壟斷直接卡住了美國軍工產業的“命門”,讓美國在相關領域處處受限。此外,美國的美元霸權也因為這場關稅戰面臨著自毀風險,美債規模已經突破36萬億美元,關稅戰更是加速了各國拋售美債的步伐,日本民間資本已經率先行動起來,這無疑對美元信用體系構成了巨大威脅。
在這場關稅博弈中,中國采取的“以戰止戰”策略起到了關鍵作用。中方的反制措施精準打擊了美國的痛點,對大豆、牛肉等農產品加征125%關稅,直接沖擊了特朗普的農業票倉;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更是讓美國芯片產業升級陷入癱瘓。同時,在外交方面,中國積極開展合縱策略,成功破局。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拒絕配合美國封鎖中國轉口貿易,歐盟也明確表態“不與中國脫鉤”,這讓美國試圖孤立中國的計劃徹底破產。
不過,特朗普的這次“服軟”,可不僅僅是簡單的認錯,背后還有著諸多政治算計。從選舉周期來看,特朗普執政百日支持率就跌破40%,創下了二戰以來的新低,如果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失利,民主黨將掌控國會,這對于特朗普及其所在的共和黨而言,后果不堪設想。從歷史角度來看,當前美國的處境與1905年的英國極為相似,當時英國通過加稅、掠奪殖民地來緩解財政危機,但最終卻因為戰略透支加速了霸權衰落,如今的美國,似乎也正走在這條危險的道路上。
特朗普的“服軟”,標志著單邊主義路線遭遇了階段性失敗。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說:“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只會孤立自己。”在這個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試圖用政治手段去割裂經濟規律,最終都將遭到市場無情的懲罰。未來的貿易秩序,必然要在競爭與合作的辯證關系中重新尋找平衡,而不是像美國之前那樣,妄圖通過單邊主義的關稅大棒來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