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約有1%的死亡案例由高溫引起,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最新研究表明,城市綠化率的提升有助于保護居民健康,甚至可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一些德國城市因較低的土地硬化率和豐富的綠植,在應對熱浪方面已具備較好基礎。
如果全球城市地區的植被覆蓋率提高30%,高溫導致的死亡人數可減少約三分之一——這是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尤明·郭(Yuming Guo)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柳葉刀·行星健康》期刊中發布的研究成果。城市綠化的健康效益在南歐、東歐及南亞和東亞尤為顯著。
德國特價手機卡
全德性價比最高的通話短信上網全包手機卡,歐盟內免費漫游,每月可解約。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熱相關健康風險也隨之上升,兒童與老年人尤為脆弱。城市由于白天升溫快、夜間散熱慢,使居民面臨更高的熱暴露風險。一項德國對卡爾斯魯厄的研究指出,若該市樹木數量增加30%,極端高溫時段可減少近三分之二。
全球建模分析:11,000城市、830地點
在本次模擬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2001至2019年間全球超過11,000個城市地區的綠化狀況及其與熱致死亡率的關系。熱致死亡受多重因素影響,如氣候帶、城市綠化比例及人口年齡結構等。研究數據來自53個國家的830個城市,包括15個德國城市。城市植被覆蓋率則基于衛星遙感數據計算得出。
每年50萬人死于高溫
模擬結果顯示,若城市綠化率提高30%,2001至2019年間或可挽救約116萬人的生命,相當于夏季城市高溫死亡人數的近37%。其中,歐洲可減少約40萬人死亡,亞洲則約53萬人;北美約7萬人,非洲約3.6萬人。
“這些結果表明,保護和擴展城市綠地可作為降低氣溫、緩解高溫健康危害的可行策略”,研究負責人郭表示。研究估計,全球每年死于高溫的人數約為5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0.9%左右。
到本世紀末,根據不同氣候情境,這一比例可能會顯著上升。為了減緩趨勢,研究人員建議各地城市積極擴增綠地,措施包括屋頂綠化、立面綠植等。
德國城市“熱度測評”結果分化明顯
城市中的樹木在夏季具有明顯降溫效果,并具備多重生態與健康價值:為人類和動物提供陰涼、為地面降溫、增加空氣濕度、吸附顆粒物、緩沖噪音并提供鳥類與昆蟲的棲息空間。
德國環境援助組織(DUH)去年對全國190個五萬人以上城市進行了綠化與土地硬化的“熱力評估”。結果顯示:共有24個城市在兩個指標上均表現不佳,另有82個城市至少在一項指標上落后。不過,也有84個城市因低硬化率和豐富綠植而獲得“綠色通行證”。
表現較差的多為德國南部城市,如路德維希港、海爾布隆、雷根斯堡和沃爾姆斯;表現優異的包括代特莫爾德、拉廷根、波茨坦和耶拿。柏林也被評為表現良好城市,明顯優于慕尼黑和法蘭克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