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0歲,在深圳體制內工作。作為家族里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研究生、第一個公務員,這些年我獨自摸索,走了不少彎路,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后來者一些參考。
1995年,我出生在廣東。家里早年開過模具廠,做過建材批發,家境不錯。但在我高考那年,家里投資失敗,賠得精光。2014年,我第一次參加高考,考上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復讀一年后,才考上省內一所雙一流院校,讀材料化學專業。當時覺得這個專業很高大上,入學后卻發現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混了4年后,我去順德一家化工廠工作。可干了不到一年,實在受不了那里的工作環境,就跳槽到廣州一家國企。剛開始項目挺好,8個月后卻被調到一個“坑爹項目”,每次做完實驗,鼻子下面都有兩條黑印子。那時我意識到,是時候另謀出路了。
于是,我開始自學編程語言。下班后就跟著課程寫代碼,起初打算邊工作邊考研,但后來出了點小意外,在家人建議下,我開始脫產備考。兩個月后,我參加第一次考研,總分連300分都不到。后來我參加省考,由于專業限制和非應屆生身份,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沒辦法,我只能準備考研二戰,依舊選擇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接下來一年,我每天騎著電動車往返自習室,早七晚六,風雨無阻。因為我清楚自己沒有退路了。幸運的是,努力沒有白費,我最終考上了母校的計算機專碩。
可開學時我已經27歲,畢業后就錯過了程序員的黃金年齡,所以我早早定下考公目標。研二拿到畢業要求后,我就全力投入考公。當時我既沒參加秋招,也沒實習,一心撲在考公上。每天早起晚睡,早上做一套行測,下午學專業課,晚上做申論。
我刷了50多套套卷,把十年內的申論卷子都打印出來做完并復盤。那段時間就像回到考研時一樣拼命。后來,結果沒有辜負我的努力,我以綜合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深圳體制內崗位。
很多人覺得我考試能力強,但我覺得,比考試更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并且能接受最壞的結果。當初決定考公時,我甚至去夜市考察過擺攤生意,想著考不上就晚上擺攤,白天接著備考。而且我知道自己不擅長面試,所以把重心都放在筆試上。選擇崗位時,我沒選競爭大的,而是選了限制條件多、加班較多的崗位。
這就是我的經歷。作為家族里第一個大學生,我獨自摸索,走了很多彎路。幸運的是,家人支持我繼續讀書、備考。我也通過不斷摸索,及時醒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后來者提供一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