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紀錄片挺有意思,一位老人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家里的房子,親兄弟倆鬧得差點打起來。
這讓我想起以前村里人分家產,誰家兒子多誰就占便宜,現在時代變了,2025年新規落地后,這套規矩要徹底改寫了。
先說最關鍵的變化,遺囑現在就是最高效力,以前總有人覺得立遺囑不吉利,現在可不一樣了。
只要老人白紙黑字寫清楚房子給誰,就算其他子女跳腳也沒用。北京前陣子有個案子,老爺子用手機錄了段視頻說房子留給小女兒,法院就按這個判了。
不過得提醒老人家,按手印、寫日期這些手續可千萬不能省。
那要是沒立遺囑咋辦?新規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排好隊了,首先是配偶和子女,接著是爹媽,實在沒人了才輪到兄弟姐妹。
上海有個獨生女就吃了悶虧,她爹走得早,奶奶還在世,結果房子得分奶奶一份,她自己只能拿四分之三。
還有個新鮮事,現在外甥也能繼承舅舅房子了。
農村的老宅子更得注意,宅基地說到底還是村集體的,但上面蓋的房子能傳給孩子。
河北老李家就吃了大虧,房子兩年沒人住,村里說要收回,最后還是托關系才保住。
還有那些加蓋的二層小樓,要是不拆違建部分,連繼承資格都沒有。
現在立遺囑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非得跑公證處,現在自己在家用打印機打出來,找兩個見證人簽個字就行。
不過話說回來,別以為立了遺囑就高枕無憂,新規還有個寬恕制度。比如老人之前把房子留給了外人,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所以一氣之下就把房子給了別人。
但現在有了寬恕制度,老人可以后悔,可以把遺囑改了。
最近跟法院工作的朋友聊天,聽說現在繼承官司少了兩成。有個細節挺有意思,新規要求把遺產清單在社區公示七天,就像菜市場貼通知似的。
南京有家人公示期間冒出個私生子,結果多個人分錢,鬧了個大紅臉。
說到底,房子再值錢也買不來親情,現在年輕人壓力大,有的連爹媽住院都不露面,這樣的按新規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
杭州就有個案例,女兒十年沒回家,法院直接把房子判給了天天送飯的侄子。
倒是見過個暖心事兒,老兩口把房子留給社區養老院,條件是每周得有志愿者來陪聊天。
新規再完善,也架不住人心算計。見過太多家庭為了一套房,兄弟姐妹成仇人,父母寒了心。法律能定紛止爭,但暖不了人心。
說到底,父母留房子,留的不是磚瓦,而是一份念想。做子女的,爭遺產前不妨想想:小時候誰送你上學?生病時誰陪床守夜?
2025年的新規,給的是規則,守的是人情。愿每個家庭少點算計,多些體諒——畢竟,房子能換錢,換不回一家人圍桌吃飯的笑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