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你想要好運氣嗎?
好運,誰不想要呢。
但,怎么才能有好運?燒香拜佛,還是轉發錦鯉?
不不不。好運,其實是你可以刻意訓練,吸引來的東西。
前段時間,李筱懿老師來到了我們劉潤讀書會直播間。早些年開始關注公眾號的朋友,一定聽說過她。她的公眾號“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陪伴了許多女孩成長。
記者、作家、創業者,這三重身份,讓筱懿老師積累了對形形色色人群的近距離觀察。有最富有的金融家,有20出頭財務自由的互聯網精英,也有收入普通的家政阿姨。
聽完她的分享,我有個強烈的感受,想斗膽分享給你:
所謂“好運”,靠的不是那些玄而又玄的東西,而是可以被準備和修煉出來的。
那具體要準備什么?怎么修煉呢?
見過許多境遇和選擇,也經歷過各種體制的工作和起落。我想,筱懿老師沉淀的許多思考,或許也能給你一些參考。
我試著把它們串起來,整理成了10條關于“好運”的洞察。
今天,希望能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和你輕松聊聊。
“不把成績說出來,誰知道咱干了啥呢?”
“筱懿你好像寫篇稿子特別輕松,要不幫我寫一個唄?”
李筱懿老師說,在以前,她常常收到這樣類似的朋友請求。
外人只看到筱懿老師日更的大V級別公眾號、創業十年寫了9本書。寫東西,這不順手的事?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有十年時間,她每天堅持4點45分起床,寫2500字。一年下來,就是92萬字。然后每年再從中挑出10到12萬字,才成稿成書。
聽完這一串,你是什么感覺?寫稿子,真是一點兒也不輕松啊。
只有當價值被量化,才會變得具體。
所以,筱懿老師說,你花了大力氣得來的成績,得說出來。不然,誰知道咱干了啥。
平時養成記錄工作成果的習慣。甚至,還要建立“家庭日志”。
這樣做,就把自己無形的努力,轉化為看得見的證據了。
讓自己的價值被看見,是吸引好運的第一步準備。
但這還不夠。
你還要讓自己的價值,不被無謂地消耗。
“這世界上95%的人,你都得罪得起?!?/strong>
一個關系不遠不近的人,突然找你說:“老鐵,你是這方面的專家,幫我弄個方案唄,很快的。”
或者,“周末你車閑著也是閑著,借我開兩天?”
心里一百個不樂意。血壓突突上升??稍挼阶爝?,還是變成了:“呃,行吧?!?/p>
可是。他都能提出讓你為難的話,你為什么不能拒絕呢?
一味退讓,換不來尊重。只會讓邊界越來越模糊。
當然,守護邊界,需要勇氣。
不妨參考筱懿老師的做法,在關系和工作中,根據第一目標來做決策。
比如你去醫院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把病看好。
那當你去掛醫生的號,有個醫生號特別難掛,但是他是這領域難得的專家。那么,你還是會選擇排長隊。
又比如,有客戶貢獻了你業務25%的營業額。但他很難打交道。要不要跟他搞好關系?
你就需要想想,有沒有其他客戶能分擔掉你這25%的營業額。如果有,你又實在跟他相處不來。那就算了,不處了。
然后,拒絕除了第一目標以外的事情。
“這世界上95%的人,你都得罪得起......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是一次又一次的交鋒樹立的?!?/blockquote>所以,不用害怕拒絕。直截了當給出理由。
有這樣一套判斷體系,你就能守住自己的時間和能量,才能守住好運。
“要有非常強烈的配得感”
可有時,阻礙我們的不是外在的人和事,反而是內心狀態。
比如,當一個很好的機會出現時,你內心的第一反應是“太好了,我試試”,還是“這么好的事,能輪到我嗎?”
如果是后者,那么,這或許是“不配得感”在作怪。
當別人真心贊美你,你習慣性自我否定。當你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你覺得受之有愧。
而這種不配得感,往往是一個人無法富裕的源頭。
當你真心相信自己“配得”時,你會更敢于爭取、更坦然接受, 也更能抓住并享受那些屬于你的“好運”。
反之,“不配得感”則會像一個無形的屏障,把你和好的事物隔離開。
所以,首先要相信自己,就是配得的。
當你對外對內,都能保持篤定,好運,才會滾滾而來。
“財富偏愛有系統性思維的人”
但是好運,并不是簡單的“暴富”。
22年前,筱懿老師在報社做財經記者,采訪過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15-20年后,仍保持或超越當年財富水平的,大約只有30%。
她說,“發財”和“富有”,其實是兩件事。
發財是一個瞬間。這種“暴富”的瞬間,往往埋著“暴雷”的風險。
成功了,但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成功。當成功不可持續,好運,也不會一直永存。
而富有,是一個狀態。是一種可持續的、穿越周期的慢慢變富的狀態。
筱懿老師在書中寫到,第一,需要有自知之明。第二,要你有敬畏之心。
每個人的金錢觀和優勢都不一樣。
比如筱懿老師本人,屬于“保險型思維”。她特別認同巴菲特老爺子的一個觀點,投資首先是“不虧錢”。
他們追求的不是單次暴擊,而是復利的力量。
但也有朋友,是“彩票型思維”。他們風險承受能力很強,能很好地和不確定為伍,相信生活中有一部分的幸運。
但是唯一不能成為的,是“賭徒型思維”。比如別人告訴你,有一個“內幕消息”,聽了就能賺大錢。請坐火箭跑。
財富的好運,總是偏愛有系統性思維的人。
自知之明,是你了解自己的金錢觀,明確自己的優勢。
而敬畏之心,則是對外部環境和客觀規律的掌握和臣服。
筱懿老師提到一個點:不要和“反向浪”作斗爭。
“不要與反向浪作斗爭”
李筱懿老師分享了一個比喻:“海龜哲學”。
這是源自約翰·史崔勒基在《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中說的一段話:
“海龜游泳看起來慢悠悠,很多人拼盡全力卻跟不上它,為什么? 因為人游泳很拼命,但海龜不這樣。 只有‘正向浪’來的時候,海龜才拼命游,乘著海浪前進; 如果來的是‘反向浪’,海龜只讓自己浮起來劃水,保持原地不動,不在反向浪上消耗體力?!?/blockquote>這是一種順應周期、保存實力的生存智慧。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的“運氣差”,可能只是暫時處在環境或自身狀態的“逆流期”。
一味地對抗,不僅消耗巨大,還可能錯過真正需要發力的時機。
所以,在和人協作、爭取資源時,得緊密關注宏觀政策、行業變動等等浪潮涌動的方向。
適應,然后順應。
“遠離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
是的。你可以通過量化、記錄、重新定義價值來開始。是的。你可以通過對外拒絕,對內配得來守護。
以及,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敬畏之心。
但是,能把這一系列都發動起來的大前提,是你可以管理好自己,才能去思考和構建。
管理自己,到底應該管理什么?
筱懿老師認為,高階的管理,不是時間管理,是“能量管理”。
時間對誰都一樣,一天24小時。但你的“能量”水平不一樣。它像電池,是可以耗能,也可以充能的。
有些人、有些環境、有些信息,就像是“能量吸血鬼”,會在不知不覺中耗盡你的電量。
所以,你需要變得敏銳。
學會識別哪些互動讓你感覺被滋養、被啟發、感到愉悅,哪些讓你感覺被消耗、被否定、感到焦慮。想不明白,就拿一張紙,寫下來。
然后,像保護你的核心資產一樣,有意識地“遠離消耗源,靠近滋養源”。
“人一輩子千萬不要在短板上努力。”
好?,F在你保護住了能量??晌覀冊摪堰@寶貴的能量,投入到哪里最有效呢?
你可能聽說過“木桶理論”:
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板。于是,從小到大,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補短板”,希望自己變得更全面。最好,沒有弱點。
可這個觀點,或許已經過時了。
筱懿老師認為,“人一輩子,千萬不要在短板上努力?!?/strong>
互聯網時代,講究高度分工協作。當個體價值可以被無限放大的時候,同樣精力放在長板上,收獲是指數級別的差距。
筱懿老師拿自己來舉了例子。從小,哪怕無比努力地學過數學,甚至會背答案,但是數學依然是自己的短板。滿分150分,數學44分。
可她從小作文順風順水。小學一年級開始寫,雖然自己覺得不咋樣,也沒花多少勁兒,但她的作文,總是能當范文。
所以,對她而言,寫作是長板。持續投入,最終,成就了事業。
外人看來是好運,但只有自己知道,這是有準備、有策略后,必然的收獲。
“高攀不起的人,不是你的貴人”
還有一種人人艷羨的好運,是“一路有貴人提攜”。
那,怎么才能讓人生路上,多一些貴人呢?有的貴人是位高權重者,又該怎么跟他們打交道呢?
筱懿老師說,要靠近“權力先生”。
這并非讓人變得勢利。靠近他們,看他們的過人之處,學習他們的做事體系。貴人,往往也更喜歡和自己像的人。
其次,向上管理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多去想“我能為別人提供什么”??陀^坦率展現自己有的價值,去交換自己所沒有的。
那,如果只剩下年輕,怎么辦?年輕本身,就是價值。
第一,有活力。第二,會成長。
一些年長的貴人,就希望身邊能多一些年輕人,感受他們的活力。而在他們給予幫助之后,年輕人的成長,也會讓他們很開心。
貴人,也是需要反饋的。記得和節假日錯峰,和貴人發發短信,匯報你的進步。
很多人覺得向上管理很難,要么小心翼翼、唯唯諾諾,要么溝通不暢、效果不佳。筱懿老師給出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建議:關鍵在于,明確你的管理目標。換句話說,你到底想要讓他們給你干啥?
聽起來很直接?但非常有效。
管理上司也一樣。你這次溝通的目標是尋求指導?爭取資源?還是匯報進展以獲得認可?
敢于談價值,明確自己的訴求,是高價值互動的基礎。
目標越單一、越清晰、越具體,你的溝通和行動就越有方向,也越容易達成期望的結果。
但要記住。真正的貴人,絕對不是你高攀不起的人。
筱懿老師說,她的一位貴人,是家里一位陪伴了她16年的保姆。正因為有這位保姆阿姨照顧好大后方,筱懿老師才能夠直播、出差,好好工作。
甚至,一些貴人來自很多跟你有弱關系的人。比如一個多年不打交道的朋友,告訴了你一個行業的資訊,瞬間給你啟發。
而這一切行動能有效的前提,是你有一個好的“底子”。
“身弱不擔財”
筱懿老師特別強調,“身弱不擔財”,是她多年觀察和親身經歷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她提到,當年有投資人在考察她時,除了看項目本身,還夸了她,因為“看起來身體不錯”。
為什么身體健康很重要?
因為無論是創業還是承擔重要職責,都需要巨大的精力和體力投入,還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應對壓力和不確定性。
如果你身體底子薄,或者長期處于亞健康、精力不濟的狀態,那么即使“好運”真的來了,給你一個很好的機會或者一大筆財富,你也可能“擔不住”。
要么身體先垮掉,要么心理先崩潰,最終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財富和成功,是需要“載體”去承載的。
這或許,是最根本的“日常準備”,是一切好運能夠持續的基石。
“不要讓你的思維,拉低你的命格”
呼。讓我喝口水。感謝你閱讀到這里。
你看,所謂的“好運”,是不是真的沒那么神秘?
定義價值,量化價值,是收獲好運的能力。
表達邊界,管理能量,是守護好運的準備。
系統思維,修煉長板,是延續好運的策略。
好運,更是守住身心健康這個大本營的遠見。
這些,都不是靠轉發一條“錦鯉”就能帶來的。它們更像是一場需要我們日復一日去練習、去精進的內功。
直播間里,筱懿老師笑得眉眼彎彎:“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愿意滿身才華?”
與其抱怨生活,埋怨運勢,不如把思維轉換一下,自己把運氣修煉起來。
就像老師分享的那句話一樣,“不要讓你的思維,拉低你的命格?!?/strong>
當你把這些基礎功課都做扎實了,我相信,那些我們曾經渴望的“好運”,一定會以一種更自然、更可持續的方式,悄然來到你的生命里。
感謝李筱懿老師的分享。
也歡迎留言討論,你的“好運準備”,打算從哪一項開始呢?
祝你,運勢亨通。
P.S.
哦,對了。
我有一個商業社群“劉潤·進化島”。每天,我都會在島上更新“劉潤日課”,分享我當天最新鮮熱乎的商業收獲。
如果,你也對這樣的形式感興趣。歡迎你加入,和我們一起學習。
更多信息,歡迎你點擊下方圖片進行了解。加入7天內,可以無理由退全款。
我在島上,等你。
*文章為李筱懿獨立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李筱懿主筆/ 木言聲/ 歌平版面/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89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