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玲老師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也是一名老知青,年過七旬的她至今還生活在萊西胡家莊,和她的農村老伴一起生活。今天我要講述的就是青島知青徐燕玲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據徐燕玲回憶,她是1969年的春天和同學們一起乘坐汽車離開青島的,3月份青島的海風還帶著絲絲涼意,同學們都還穿著棉衣,大家揮淚告別父母,坐上了青島開往萊西的汽車。他們即將告別熟悉的城市,奔赴廣闊的農村去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汽車緩緩駛出城區,徐燕玲望著窗外逐漸遠去的城市風景,心中五味雜陳。她也不知道,這一去,何時才能再回到這座生她養她的海濱城市。
一路風塵,一路顛簸,歷時三個半小時,滿載青島知青的大卡車來到了萊西縣,知青們在公社革委會食堂輪班吃完午飯,公社干部宣讀了知青分派名單,徐燕玲他們十三名青島知青被分派在胡家莊大隊第四生產小隊,前來迎接的老鄉把他們的行李放到獨輪車上捆綁牢固,知青們跟在獨輪車后面向胡家莊走去。
長長的獨輪車隊來到胡家莊大隊村口時,熱情的鄉親們早已等候在那里,他們質樸的笑容和關切的話語,讓一幫十六七歲的孩子原本緊張的心情放松了許多。
按照胡隊長的安排,徐燕玲被分到了小隊會計王光明家借住,和王光明的女兒王桂珍住在一間房子里。王會計家的院子不大,卻收拾得井井有條。前院是王會計的大哥家,從徐燕玲住的房間窗戶望出去,能看到前院的一角。
剛來到胡家莊那幾天,徐燕玲對農村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又新奇。每天凌晨時分,公雞打鳴的叫聲就在村里響起,此起彼伏,格外清脆響亮。起初她對公雞打鳴還感到很新奇,漸漸地就產生了厭惡感。因為勤勞的鄉親們等公雞叫過了三遍,就要起床準備出工勞動了。
在家歇了兩天,熟悉了一下村里的情況,徐燕玲也開始跟著社員們下地干農活了。膠東的3月乍暖還寒,胡隊長安排女知青跟著老社員和婦女到麥田松土保墑,當地老鄉叫摟麥子。男知青就跟著青壯勞力往田間運送土雜肥,準備春耕。
每天徐燕玲都和王桂珍一起出工勞動,一起收工回家,她倆就像親姐妹。勞動一天原本非常勞累,徐燕玲也不好意思回屋歇著,她就跟著王嬸學習如何生火做飯、如何喂雞喂豬,飯后還搶著刷鍋洗碗。王嬸知道徐燕玲剛參加生產勞動不適應,后來就不讓她進廚房,硬逼著她進屋歇著。
過了幾天,徐燕玲發現有一個身材魁梧的小伙子經常來王會計家串門,來了不是幫著挑水就是幫忙劈柴,有時趕上飯口,不用讓他,他拿起窩頭吃著就走。后來徐燕玲偷偷問王桂珍:“桂珍姐(其實王桂珍就比徐燕玲大一個月),那個小伙子是誰呀?怎么總來幫著挑水。”“他是我大爺家的大哥,叫王來成,就住在我家前院,我倆從小一起長大的。”
漸漸地,徐海燕開始注意觀察這個總是低頭干活的王來成,有時看到王來成挑水走進院子,她就主動打一聲招呼:“來成哥,你受累了。”王來成只是紅著臉笑一笑,也不回話,把水倒進水缸轉身就走。越是這樣,徐燕玲越是對王來成感到好奇。
圖片來源網絡
麥收的季節到了,金黃的麥穗在微風中搖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投入到緊張的麥收勞動中,徐燕玲也不例外。她頂著烈日,和大家一起在麥田里收割麥子,汗水濕透了衣衫,手上也磨出了水泡,天天都累的腰酸背痛不想吃飯。好在鄉親們對他們青島知青特別關愛,特別是王來成,更是特別關愛她,幫她割麥子,幫她磨鐮刀,教她如何更省力地捆扎麥捆。王來成的關愛和幫助,讓徐燕玲心生溫暖和感動。
麥收以后,隊里為知青們蓋了新房子,知青點落成后,徐燕玲和同學們告別了借住的老鄉家,搬到了新的住處。雖然離開了王會計家,王桂珍還是和徐燕玲一起出工勞動,也經常給徐燕玲送好吃的。王來成也經常來知青點幫著挑水,有時還偷偷送給徐燕玲一些好吃的,比如煮雞蛋,還他家院子里種的黃瓜西紅柿等等。每當收到這些充滿心意的食物,徐燕玲的心里都會涌起一股暖流,她漸漸喜歡上了這個淳樸善良長相又好看的農村小伙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徐燕玲漸漸適應了農村艱苦的生活和繁重的生產勞動,她和王來成之間的感情也日益升溫,兩個人漸漸墜入了愛河。
1974年的秋天,胡家莊大隊得到了幾個招工名額,是去青島國棉廠工作。當胡隊長把一份招工審批表交給徐燕玲時,徐海燕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日思夜想的家鄉和父母,一邊是深愛著的王來成,她真的不知該如何選擇。
糾結了整整一個夜晚,徐燕玲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她放棄了回青島工作的機會,她要留下來和王來成結婚。這個決定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她母親專程坐車來到了胡家莊,希望女兒盡快回青島。好話說了一籮筐,徐燕玲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她還是要和王來成一起生活。徐燕玲的母親說服不了自己的女兒,就撂下了一句絕情話:“你只要敢和農民結婚,這輩子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p>
徐燕玲的母親說服不了自己的女兒,她就去找大隊書記,胡景軍書記也勸說徐燕玲:“徐燕玲,你可想好了,要是和王來成結了婚,你就得在農村生活一輩子,到時候可不能后悔?!薄昂鷷?,謝謝你關愛,我不會后悔的,我愿意在這生活一輩子?!毙煅嗔岷軋詻Q地說道。
過了不久,徐燕玲頂著巨大的壓力,和王來成領取了結婚證,舉辦了簡單的婚禮。婚后,大隊書記胡景軍安排徐燕玲到胡家莊小學當了民辦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傳授知識,教書育人,徐燕玲感到很快樂。
婚后第二年冬季,徐燕玲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她給愛女起名叫胡海英,為什么給女兒起這個名字,徐燕玲說就是覺得這個名字好聽,沒有什么更深刻的含義。
1977年初冬,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上大學可是徐燕玲從小的愿望,徐燕玲得到這個消息后特別高興,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圓了自己的夢想。白天,她在學校上課,照顧女兒;晚飯后,等家人都睡下后,她就在燈光下開始復習功課,天天都學到后半夜。王來成全力支持著她,主動照看女兒承擔了更多的家務,讓徐燕玲能夠安心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徐燕玲最終考上了青島師專。
畢業后,徐燕玲留在了青島工作,等工作穩定后,她把女兒接到了青島,母親原諒了她,答應幫她帶孩子。
過了幾年,徐燕玲漲了工資,單位給分了住房,她就想讓丈夫進城來一起生活。王來成卻說自己習慣了農村的生活,離不開這片土地和鄉親們。后來徐燕玲又多次勸說他到青島一起生活,可倔強的王來成說啥也不肯去。就這樣,夫妻倆開始了漫長的兩地分居生活。
同事和好友都勸說徐燕玲和王來成離婚,都說一個農村丈夫,有什么可留戀的。徐燕玲卻痛苦地搖著頭說:“我和他結婚時我也是農民,現在我進城了就和他離婚,我怕鄉親們戳我的脊梁骨,我不能那么做,畢竟我倆是真心相愛的?!?/p>
徐燕玲的工作雖然穩步上升,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可她的心里始終牽掛著遠在胡家莊的丈夫。丈夫說啥也不進城,徐燕玲只好利用休息時間回到胡家莊看望王來成。
歲月在不經意間流逝,一晃就到了2008年春天,徐燕玲退休了,退休后她和女兒一起回到胡家莊,想勸說王來成進城一起生活。沒想到倔強的王來成還是那句話:“我是個農民,我的根永遠都扎在農村,我不想進城,我也不習慣城里的生活?!?/p>
實在說服不了丈夫,徐燕玲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分居的生活,她毅然回到胡家莊,回到了王來成的身邊,總算結束了長達二十余年的兩地分居生活。
目前,徐燕玲和王來成還生活在胡家莊,他倆時常并肩漫步在鄉間小路上,看著熟悉的田野和村莊,回憶著曾經的點點滴滴,幸福又快樂。雖然經歷了許多波折和分離,但他們的愛情依然堅如磐石。在這片充滿回憶的土地上,他們繼續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幸福故事,就像海鷗永遠眷戀著大海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
不管是在胡家莊還是在一起下鄉插隊的同學口中,只要一提起徐燕玲,沒有不伸大拇指的,大家都說徐燕玲真是個好樣的,要是換成別人早就和王來成離婚了。王來成也算個有福之人,找了這么賢惠又有責任心的好妻子,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薛忠軍老師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