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省公安廳新聞宣傳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
五一假期期間,孩子使用手機、電腦的時間大幅增加。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強、防范意識薄弱的特點實施網絡詐騙,給家庭財產安全帶來風險。甘肅省公安廳發布未成年人最易遭遇的幾類電信詐騙案例。
虛假交易類
近日,A學生在某社交平臺看到“加QQ免費送皮膚”的廣告,A學生便添加該QQ號,對方向A學生發來一個二維碼,稱掃碼填寫信息即可領取游戲皮膚。A學生掃碼后界面顯示賬戶被凍結,騙子隨即以解除防沉迷限制為由,誘導學生用家長手機微信支付“解凍費”,并承諾資金會退回。A學生使用母親手機操作后發現銀行賬戶被轉走了3000元,A學生告訴其母親后才知自己被騙。
甘肅省反詐中心提示:凡是稱需單獨掃碼,或綁定銀行卡等可以領取游戲皮膚的都是騙子,家長也可設置孩子的手機為“青少年模式”,關閉免密支付功能,設置復雜支付密碼,切勿讓孩子隨意操作支付賬戶。
追星詐騙類
近日,B學生加入某明星后援粉絲群后,點擊群內所謂“領取簽名照”鏈接,頁面突然閃退,群內管理員私信B學生,稱由于B學生操作違規,導致其后援會網站癱瘓,現需B學生配合其認證身份,否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B學生驚慌之下便按照對方指示用其爺爺手機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直至家長收到銀行扣款通知才發現被騙。
甘肅省反詐中心提示: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網絡社交,發現陌生粉絲群及時提醒孩子防止上當,并教導孩子如遇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向家長或公安機關求助。
虛假中獎類
近日,C學生在瀏覽網頁時,看到“轉大轉盤贏手機”的廣告,點擊參與后,頁面顯示C學生獲得一等獎,需C學生在頁面填寫收貨信息及銀行卡賬號、支付密碼、短信驗證碼。C學生便輸入父母給其存壓歲錢的銀行卡信息,隨即收到賬戶資金被全部轉走的短信通知,這才意識到被騙。
甘肅省反詐中心提示:切勿輕信轉發抽獎、高額紅包等虛假廣告,一旦需要綁定手機銀行、微信錢包等支付軟件請立即停止操作。如遇詐騙請撥打96110報警。
冒充熟人類
近日,D學生收到同學小美發來的求助信息,稱其爺爺遭遇車禍住院,父母又出差聯系不上,現急需3000元住院押金,承諾聯系上父母后立即歸還。D學生遂將錢轉給了對方,次日到學校詢問小美爺爺情況時,才得知小美社交賬號最近被盜了無法登錄,求助信息系詐騙分子所發,遂報警。
甘肅省反詐中心提示:孩子和家長都要注意,若收到親友求助信息,要求幫忙轉賬或墊付資金,務必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本人核實,切勿輕信。切勿向他人透露賬號、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以免造成財產損失。如遇可疑情況,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主編 | 狄春華
責編 | 劉前勇
編輯 | 岳青、鄭雪
值班編輯 | 劉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