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宜春市總工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錨定省“1269”行動計劃和市委“869”專項行動目標,在服務全省發展大局中勇闖新路,在深化工會改革中破局突圍,交出了一份政治引領有高度、服務發展有力度、惠工暖民有溫度的“高分答卷”。全年4項創新案例全國推廣,12項經驗全省示范,宜春市總工會獲評全市綜合考核“第一等次”,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宜春篇章注入強勁動能。
舉旗定向
以思想領航凝聚百萬職工奮進力量
政治鑄魂,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宜春市總工會始終把政治建設作為“生命線”,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全年召開黨組理論學習會21次、專題研討會9次。在全市組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先進典型深入工業園區、進校園宣講65場,覆蓋職工1.4萬人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宜春市總黨總支獲評“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引領工會工作創新創特。
文化潤心,打造“中國夢·勞動美”的精神高地。以“五一”國際勞動節為契機,打造職工文化“現象級”品牌。“奮斗正當時 勞動最光榮”職工講故事比賽吸引超20萬網友在線互動,網絡支持熱度17萬余次;從“禮贊勞動”職工書法攝影展的千余幅作品中精選出120幅佳作贈予勞模珍藏,引發社會熱烈反響。全市職工氣排球聯賽、健步走活動參與隊伍達188支,基層工會舉辦文藝匯演、主題閱讀等活動43場,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百花齊放”。高安市工人文化宮創成全省首批標準化文化宮,成為職工文化新地標。
陣地固本,構建“正能量充盈”的輿論生態。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創新建立領導干部意識形態履責檔案,宜春市總工會微信公眾號信息發布嚴格執行“三審三?!敝贫取H懈骷壒谥醒爰壝襟w刊發報道27篇,利用8輛公交車車身廣告、140萬條手機云信、80萬次手機視頻彩鈴宣傳工會好政策,傳播工會好聲音。
服務大局
以產改攻堅賦能高質量發展
技能競賽搭臺,鍛造產業“生力軍”。聚焦全省“1269”、全市“869”重點產業布局,宜春市總工會在鋰電新能源、中醫藥、現代物流等領域開展“建功‘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競賽103場,帶動崗位練兵20.1萬人次。在省“天工杯”競賽中,宜春代表隊榮獲中醫藥、貨運司機、紡織行業三項冠軍;江西省“天工杯”中醫藥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三屆中藥傳統名堂職業技能競賽江西賽區選拔賽在樟樹舉辦,“中國藥都”金字招牌愈發閃亮。16家企業在全省創新成果交流大會展示絕活17項,申報“五小”創新成果國家級58個、省級35個。
產改破題,激活發展“強引擎”。宜春市委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市常委會年度重點任務,宜春市委書記專題調研產改工作并作出批示。全市創建產改示范企業43家,推動江特電機、仁和藥業等13對國企民企“結對共建”,形成“技術共享、人才共育”新機制。建成市級工匠學院10所,開設“訂單式”培訓課程68門,培育技能人才6.4萬人次。新增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個、市級7個,12人入選省職工創新專家庫,宜春產改經驗登上《江西日報》頭版。
勞模引領,點燃創新“強磁場”。全年選樹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個、獎章2名,省五一勞動獎章12名,宜春市五一勞動獎章50名,勞模梯隊建設實現“量質雙升”。宜春市總工會組織141名勞模赴廬山、井岡山等地療休養,為42名全國勞模提供專屬健康管理服務,傳遞“勞動創造幸福”價值導向。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組建技術攻關小組32個,解決鋰電材料提純、中藥炮制工藝等技術難題98項,為企業創效超3000萬元。
暖心護航
以維權服務托舉職工幸福感
法治維權構建“和諧網”。創新“檢察+工會”協作機制,聯合宜春市檢察院出臺勞動者權益保障意見,打造星級“三師一室”維權平臺10個。全年調解勞動爭議548起,為797名勞動者追回欠薪、補償金126.5萬元,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同比提升23%。推行“一函兩書”制度,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104份、《意見書》39份、《建議書》23份,推動企業規范用工,相關經驗在全省工會維權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精準幫扶織密“保障網”。擦亮“四季送”品牌:冬季慰問企業258家,發放物資800萬元,惠及7685人;春季舉辦專場招聘17場,提供崗位9000個,培訓困難職工1974名;夏季為1.3萬名高溫作業者送清涼,發放物資166萬元;秋季發放助學金126.8萬元,助280名寒門學子圓夢。職工互助保障覆蓋6.64萬人,支付理賠金3064萬元,綜合指標穩居全省首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意外大病團體綜合保障互助工程計劃納入宜春市政府民生工程,3069名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獲專項保障。
品質服務升級“幸福網”。建成智能化工會驛站95家,其中12家獲評“全省最美驛站”,驛站配備飲水機、急救箱等設施,日均服務職工超5000人次。創新“1+3”婚戀交友模式,16場活動促成158對職工牽手,經驗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點贊。職工子女暑期托管班開設書畫、編程等課程,惠及493個家庭;組織1595名技術工人赴廬山、明月山療休養,拉動文旅消費1062萬元。宜春市總工會“15分鐘服務圈”建設案例入選全國工會改革創新十佳案例。
強基賦能
以改革創新激發基層活力
建會入會跑出“加速度”。宜春市總工會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攻堅行動,截至目前,組建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聯合會14個,實現引領建會全覆蓋。打造“六有六規范”示范點省級41個、市級93個,1家獲評“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2個獲評“全國模范職工之家”。豐城市總工會“四個一”工作法推進基層工會規范建設上榜全國創新案例和江西省工會十大創新案例。
資源下沉激活“末梢神經”。宜春市總工會投入4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基層,新建新業態職工之家20個,聘用工會社會工作者71名。宜春中心城區商圈職工之家配備法律咨詢室、心理疏導站,月均服務職工2000人次。推動工會經費向基層傾斜,返還小微企業經費1041萬元,惠及企業4466家。宜春市總工會“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擴面提質增效”在全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建帶工建暨落實“三大行動”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
從嚴治會鍛造“硬核隊伍”。宜春市總工會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排查廉政風險點8個,制定防控措施16條,機關發文同比壓減3%,督查檢查減少50%。實施工會干部“蹲點賦能”計劃,選派82名干部下沉園區、企業,指導新建工會104個,推動江西國軒新能源等企業工會獲評“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宜春市總機關干部綜合考核機制獲省委改革辦專題調研肯定。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2025年,宜春市總工會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扣宜春市委“強作風、促發展”戰略部署,以“政治引領、產改深化、維權服務、基層基礎、作風效能”五大提升工程為總抓手,全面發力、多點突破;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團結帶領百萬職工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書寫服務大局有力度、服務職工有溫度、改革創新有深度的工會答卷,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貢獻工會力量。
來源:本報消息
撰稿:張建鋒
值班編校:尹靜彥、徐貴保
值班主任:齊菲斐
值班編委:鄒曉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