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濟南起步區GDP四年翻番 年均增18%
4月28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2024年,濟南起步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從242.6億元躍升至527.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21年的16.7億元,提高到2024年的37.8億元。在最能體現地區發展實力的兩個關鍵指標上,實現雙翻番。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3%,四年累計總投資突破2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6.6%,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四年來,濟南起步區堅持規劃引領,綜合承載能力全面提升。目前,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1+4+16+N”的規劃體系形成穩定成果,總體已轉入實施階段。起步區共規劃21處跨黃橋隧,已通車“10橋1隧”。濟濱高鐵/G308公鐵兩用橋、濟南黃河黃崗路穿黃隧道、濟南黃河航天大道隧道3處橋隧加速推進,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已實現雙線貫通,預計今年7月建成通車。這四條通道建成后,橋隧平均間距將壓縮至約3公里。
起步區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泛航空”、新材料3條產業鏈,正在加快構建半導體、新能源裝備制造、核技術應用、會展經濟4條產業鏈。在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形成了太陽能光伏產能加快爬坡、氫能源示范引領、鈣鈦礦光伏電池中試量產的梯次發展結構。
截至2024年,起步區實有經營主體數量達到4.4萬戶,比2021年增加了1.3萬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22家,技術合同交易額從成立之初的3億元提升至12.1億元。
提示:濟南起步區是推動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獲批設立四年來,在省市一體推動下,濟南起步區深入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對標《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四個新”總體要求,加快“全面成形起勢”。
2.一季度山東金融總量平穩較快增長
4月28日,記者從“數說山東看發展”經濟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一季度,山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好于全國,金融總量平穩較快增長,讓利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
3月末,山東全省社融規模、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5%、9.9%、9.7%,增速分別高于全國2.13、2.97和2.78個百分點;全省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
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山東全省利率水平處在歷史低位。一季度,全省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69%,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全省債務融資工具發行平均利率2.49%,同比下降0.53個百分點。
一季度,山東銀行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涉農、小微企業貸款的利率,比用其他資金發放的貸款低0.3個百分點以上;全省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69%、3.96%,同比分別下降0.27個、0.39個百分點。
積極穩外資穩外貿,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和人民幣結算占比均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一季度,全省人民幣跨境收支合計4231.4億元,同比增長24.3%,高于全國7.1個百分點,在本外幣收支中占比為41.1%。
3. 一季度山東省屬企業營收同比增長6.9%
4月30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國資委亮出了山東省屬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
一季度,山東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116.9億元,同比增長6.9%;截至3月末,省屬企業資產總額54097.4億元,同比增長6.5%,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一季度成績單中,骨干企業貢獻突出。山東重工、山東高速、山東能源、山東港口、山東黃金5戶企業分別實現利潤總額66.2億元、42.4億元、31.3億元、28.1億元、20.1億元,充分發揮了穩增長的骨干帶動作用。
一季度,山東省屬企業工業經濟運行穩健有力,實現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2663.7億元、271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16.1%。山東重工、山東黃金、華魯集團、山東能源、山鋼集團5戶省屬工業企業合計實現利潤總額127.6億元,對省屬企業的利潤貢獻超過50%。
下一步山東省國資委將聚焦“三個到位”接續發力,推動戰新產業培育發展三年行動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成效。具體來看,將圍繞資源投入、資源整合、科技創新、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8個方面,研究形成推動加快發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示:山東省屬企業營業總收入、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均居第1位,利潤總額居第2位,繼續保持領先位置。
4.上市公司年報顯山東經濟發展韌性 306家A股魯企去年實現凈利潤156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山東308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ST新潮和玉龍股份未披露之外,有306家披露了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度報。306家魯企去年共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1559.87億元;營業總收入29457.9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244家實現了盈利,占比80%;140家凈利潤過億,占比46%;有31家魯企利潤增速超過100%。
年報顯示,家電、機械等傳統產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利潤率提升,消費電子、生物醫藥等行業營收增速普遍加快。海爾智家凈利潤4年翻倍,為2024年魯股盈利第一名。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859.8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凈利潤187.4億元,同比增長12.9%。
年報顯示,以AI技術、半導體、新能源為代表的創新領域正在成為增長引擎。創新驅動是價值鏈攀升的底層邏輯。作為全球首個推出800G可插拔光模塊和1.6T光模塊的廠商,中際旭創2024年度實現總營收和業績翻倍增長,其中,總收入同比增長12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38%。
提示: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微觀主體的經營韌性,更勾勒出山東經濟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穩健底色和韌性潛能。
5.建好“四個圈” 青島都市圈同城化提速
4月28日,記者從青島都市圈建設發展聯席會議獲悉,2025年青島都市圈將以“四圈”(交通圈、產業圈、生活圈、安全圈)提質增效為主線,深化聯動協同,打造都市圈協同發展標桿,打好黃河、日韓和海洋“三張牌”,在特色發展方面謀求突破。
2025年,青島都市圈將繼續錨定“四圈”提質增效。具體來看,交通圈方面,構建“陸海空鐵”立體互聯新格局,推進濰宿高鐵及其青島連接線、青島地鐵8號線等在建項目;聚焦港口協同升級,建設董家口港區集裝箱碼頭、日照港轉型升級工程,推進港口鐵水聯運。產業圈方面,打造“海陸協同”現代產業集群,青島都市圈將發揮海洋經濟領航作用,發揮嶗山實驗室、海上試驗場等平臺作用,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建海洋技術交易市場;集中布局船舶與海工、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引進海洋企業總部,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生活圈方面,拓展“魯通碼”跨市應用,深入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公積金異地貸款同城化;搭建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推動高校共建、中高職聯合辦學、中小學結對發展。安全圈方面,筑牢“陸海一體”韌性屏障,落實膠州灣、萊州灣“灣長制”,聯合開展滸苔治理、入海河流“消劣行動”;建立跨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南膠萊河、大沽河綜合整治,創建美麗幸福河湖。
著眼青島都市圈未來發展,膠東五市將在特色發展方面謀求突破: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強化都市圈交通樞紐功能,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加速構建“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的多式聯運網絡,承接住黃河流域要素高效流動的需求,打好“黃河牌”;積極參與共建國際物流通道,強化陸海樞紐功能,發揮好已經布局建設的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等的作用,擇機啟動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打好“日韓牌”;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培育壯大船舶海工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深化青島港與日照港、煙臺港協作,做優做強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打好“海洋牌”。
文/種昂
(作者 種昂)
種昂
山東新聞中心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