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名稱
《勞動經濟研究》
期刊介紹
《勞動經濟研究》(雙月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該刊主要發表就業工資、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勞動力遷移、收入分配、衛生健康、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等勞動經濟學領域的原創性論文。
刊物級別
AMI核心(2022版), 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 中文核心(2023年版), RCCSE(中文核心A-)(2023第七版), 知網收錄, 目次收錄(維普), 目次收錄(萬方), NCPSSD(國哲社文獻庫),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社科院刊物不收版面費,匿名審稿。
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在線投稿
2、出版日期:雙月刊,逢雙月15日出版
3、不收版面費
投稿指南
投稿包括兩部分內容:封面和正文。正文不要出現作者姓名,以便于匿名審稿。
1. 封面格式
(1)中文標題;
(2)全部作者的姓名(中、英文)、單位(中、英文)、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作者單位應具體到二級單位(如果有的話);
(3)致謝詞及相關資助(如果有的話);
(4)中文摘要(300字以內,簡要闡述論文研究的主題、方法和主要結論);
(5)3~6個中文關鍵詞(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
(6)英文標題(與中文標題對應);
(7)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對應);
(8)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對應);
(9)3~4個JEL(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分類號(詳見https://www.aeaweb.org/econlit/jelCodes.php?view=jel)。
2. 正文格式
(1)頁面設置。全文請使用Microsoft Word編輯,紙張大小為A4,設置文檔網格每頁31行、每行37字。
(2)標題及編號。一級標題用“一”等編號,二級標題用“(一)”等編號,三級標題用“1.”等編號,四級標題用“(1)”等編號。一級標題居中,二級及以下標題左對齊。前三級標題獨占一行,四級標題與正文連排。全文采用宋體字,一級標題4號字加粗,二級標題5號字加粗,三級及四級標題與正文5號字不加粗。
(3)中英文簡稱或縮寫。使用簡稱或縮寫時,需在中文全稱或英文全稱第一次出現時加括號注明,如“國內生產總值(GDP)”、“研究與試驗發展(R&D)”、“《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切忌文中第一次出現即為縮寫。
(4)數學公式。推薦使用Mathtype錄入數學公式。公式中的變量無論大小寫均使用斜體,正文中引用公式中的變量時應與公式中保持一致。公式中的數學符號和數字使用正體,表示矩陣的字母用加粗黑體斜體。公式應使用阿拉伯數字編號,放在小括號內右對齊。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時,公式序號應為“式(1)”,而不應為“一式”、“1式”或“(1)式”等其他序號。
(5)正文中數字。①公元紀年用阿拉伯數字,勿用中文表示,即用“20世紀”、“21世紀”,勿用“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年代用“1980年代”、“1990年代”,亦可用“上世紀80年代”、“上世紀90年代”,勿用“80年代”、“90年代”;年份用“1999年”、“2015年”,勿用“99年”、“15年”。②時間段表示方法為:“1991-1995年”、“1991年至1995年”、“1991年10月至12月”、“1991年10月至1995年12月”、“1991年10月6日至1995年12月5日”,勿用“1991年-1995年”、“1991至1995年”、“1991年10-12月”、“1991年10月-1995年12月”。除年份和月份范圍使用“-”外,其他數字范圍使用“~”。③百分數表示方法為:“1%”、“1%~5%”、“提高1個百分點”,勿用“百分之一”、“1~5%”、“提高一個百分點”;百分數小數位后最多為兩位,并做到全文統一。④倍數和分數的表示方法為:“1倍”、“1/3”,勿用“一倍”、“三分之一”。⑤文中數字的小數位最多為4位。
(6)標點符號的使用。除英文參考文獻及英文標題、摘要、關鍵詞、JEL分類號之外,論文其他部分應使用中文標點符號。中文標點符號的使用應遵守國家標準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
(7)注釋。注釋以腳注形式放在當前頁,腳注采用①②③編號,每頁重新編號。
(8)表、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表題居中放在表的上方,圖題居中放在圖的下方。表、圖須隨文排,文中應注明“見表1、圖1”、“如表1、圖1所示”等字樣,文中出現此類字樣后,再排相應表、圖。所有涉及數據的表、圖均應標注數字單位和資料來源。資料來源的標注格式一般為:“根據……計算得到。”
(9)文中引用文獻采用“作者-年份”制格式,具體有“作者(年份)”、“作者1和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作者,年份)”、“(作者1、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等格式。引用參考文獻時,中文文獻使用作者全名(包括中文文獻中的英文作者),英文文獻使用作者姓氏。
引用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多篇文獻時,在年份后按篇名排序依次添加a、b、c等字母以示區分。連續引用多篇文獻時,同一作者的不同年份之間使用逗號隔開,如“作者(年份1,年份2)”或“(作者,年份1,年份2)”;不同作者的文獻之間使用頓號或分號隔開,如“作者1(年份)、作者2(年份)”或“(作者1,年份;作者2,年份)”。
參考文獻列于文章末尾,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要與文末列出的一一對應。中文參考文獻在前,英文參考文獻在后,并按作者姓名、出版年份、篇名排序。
3. 參考文獻格式
中文文獻中多個作者之間使用頓號隔開;英文文獻中多個作者之間使用逗號隔開,但最后一個作者之前使用&隔開。英文文獻中的第一作者使用“姓, 名”格式,其他作者使用“名 姓”格式。英文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編者)姓名須用全稱。英文參考文獻中,標題的實詞首字母須大寫。
往期收稿方向及文章題目參考
數據要素、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居民就業
公共數據開放與就業機會--來自6800萬條在線招聘信息的證據
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福利增進--基于可行能力的視角
機器人使用如何塑造勞動力市場的性別差異--基于職業任務屬性轉變的視角
企業國際化、就業增長與人力資本結構升級--基于年報的文本分析
企業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與勞動收入份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