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fā)布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同意6個國家的7家機構的申請。
這些機構分別為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巴基斯坦空間和外大氣層研究委員會、英國開放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6個國家,表明了我國對待申請國家一視同仁,不管先后,不分高低,只想讓更多的國家分享共用,一起進步,進而搞好關系,增進情感。
6個國家,按說是6個機構,可居然是7個機構——美國獨占兩所機構。這不能不說是我國的“偏重”和“私心”:
之所以稱之為“偏重”,是因為美國一家上榜了兩家研究機構,別于其他的一國一機構。這不能不讓人看得出我國是偏愛美國多一點。偏重的目的則在于想和美國搞好關系,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能交流技術,能共享成果,能合作共贏,還在于我國也想以此來感動美國,從而讓其能滿足我國獲得“阿波羅登月計劃”月球樣品的愿望;
之所以稱之為“私心”,是因為我國的香港大學和石溪分校一起合作分析樣本。看似是美國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沾了香港大學的光不錯,實則呢,我國也是在蹭美國的科研技術,學習其與眾不同之處,借鑒其獨特發(fā)現(xiàn)之點。
在這些獲準的研究機構中,最驚喜、最振奮、最滿足的,莫過于美國的了。
別的研究機構申請,國家大力支持,一帆風順,可美國呢,一波三折,關鍵就在于,自設障礙,閉關鎖國!
美國科學家在驚喜之余,新的煩惱和無奈又浮上了臉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行星科學家蒂莫西·格洛奇透露,與美國大多數(shù)涉及月球樣本的研究不同,他的項目不會得到NASA(美國航天航空局)的資金支持,原因在于“沃爾夫條款”。
為了讓我國無法得到先進技術的支持,進而阻遏我國的航天發(fā)展,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準通過了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條款”,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xié)調(diào)的聯(lián)合科研活動。該條款,也被稱作對華“太空封殺令”。
美國以為永遠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一切的航天航空科研,就一定能讓中國的航天事業(yè)永遠落后于美國。想法是很美好,可是,現(xiàn)實很殘酷!
假若,在沒有外援指導、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我國無論如何也無法提高技術,突破瓶頸,在航天領域取得可喜和驚人的進步,那么美國的狠毒邪惡條款就達到目的了。
假若,我國依靠自己的條件和能力,堅韌不拔地刻苦自研,不屈不撓地勤奮拼搏,在航天領域取得了新突破、高發(fā)展的話,那么,這不僅讓該條款失去了束縛作用,反而還倒逼我國彎道超車,進而無法與我國的科研交流、成果共享。
沃爾夫條款,看似很高明,實則帶有閉關鎖國的自高自大、傲慢不遜和目中無人。
當時,美國的航空航天技術確實遠勝我們,讓我們可望而不可即,但是,殊不知,它把我們的能力看得太低了,把人看扁了,以為我們中國人不行,永遠不行!
可站在今天來看,到底誰不行,還用得著浪費口舌嗎?
沃爾夫條款,不僅讓美國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反而倒逼我國自力更生,臥薪嘗膽,且在航天領域先于美國一大截!
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阿波羅計劃堪稱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可是,自那至今呢,美國的航天發(fā)展又有哪些前進和成就呢?
一點兒沒有!
反觀我國呢,就截然不同、相差懸殊了!
我國是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登高,讓“嫦娥工程”閃亮并領跑世界:
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fā)射;
嫦娥二號 、嫦娥三號 、嫦娥四號你追我趕;
嫦娥五號 [32]。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發(fā)射;6月25日采樣返回 [15-17]。
2020年,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lián)之后第三個從月球表面采集樣品的國家;
2024年6月,嫦娥六號任務又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從月球背面帶回樣品的國家;
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xiàn)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
還有幾年,月球上定會烙印上中國人的腳印,可美國呢,還有多少年,才能再次踏上月球呢?
或許,這些年來,美國仍陶醉、迷失和自豪于50年前吧!
說實話,還真得感謝美國,尤其是感謝美國的“沃爾夫條款”。當初時,我們的航天事業(yè)懵懵懂懂,正在蹣跚學步,要是我們動輒就依賴美國的拐杖、尋求美國的安慰的話,那么,至今為止,我們?nèi)曰钤诿绹膽驯Ю铮詿o法獨立行走,仰人鼻息,受制于人。
如此的話,我們在無比痛恨美國的同時,還得誠心實意地感謝美國,正是美國的自私、狠毒和卑鄙,才倒逼我們不再存有依賴求助別人的幻想,而心無旁騖搞自研,不屈不撓地摸石頭過河,走自己的路。
今天,我們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傲人成就,但我們并未束之高閣,據(jù)為己有,不與人分享共用,甚至為美國特別制定中國版的“沃爾夫條款”,只為報一箭之仇。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表示,“嫦娥”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屬于我們?nèi)祟悺V袊皆鹿こ淌冀K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國際社會共享發(fā)展成果。中國將持續(xù)開放月球科研樣品國際申請,我們期待全球科學家獲得更多科學發(fā)現(xiàn),共同拓展人類認知、造福全人類。
聽聽單局長的講話,哪個國家聽了后能不無比仰慕和愛戴我們中國呢?
說的話實在、中聽,立馬將我們中華民族識大體、顧大局、與人為善、懂得分享、樂于交流和共同進步那無私高尚、大度慷慨、高人一等的優(yōu)秀品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正因為這,我國才慷慨無私地準許了美國兩家研究機構的申請。
如此的舉動,怎能不讓美國政府自慚形穢、無地自容?怎能不讓世界諸國對我國刮目相看?
想當初,當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本的時候,我國及時宣布將面向國際開放申請。當時,NASA心急火燎,蠢蠢欲動,在向國會發(fā)出的一封內(nèi)部電子郵件中稱此次申請研究是“有必要的”,因為“它們來自NASA尚未采樣過的月球區(qū)域,預計將為月球的地質(zhì)歷史提供寶貴的新科學見解,以便確保美國研究人員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擁有相同的研究機會”。當然,其最終目的是想讓國會為“沃爾夫條款”創(chuàng)造一個“例外情況”,以便NASA資助的科學家可以申請。
我國最初的意思是拿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交換“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月球樣品,卻一直未得到來自NASA方面的回應。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不強人所難了,遂主動、慷慨和熱情地準許了美國科研機構的申請。
那么,我國為什么會這樣做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得太好了:美國過去曾一度是開放的,但現(xiàn)在似乎相當封閉,而反觀現(xiàn)在的中國,則非常開放,這是因為我們國家整體實力的增強,隨之而來的是自信心的增強。
是呀,探月能力日益增強,遠非美國所能比及。有這份實力、底氣、眼光和自信在,還在乎這一點樣本嗎?還在計較得失恩怨嗎?
不久的將來,偌大的月球,必將插滿五星紅旗!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您能點贊、評論和轉(zhuǎn)發(fā),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