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日本皇室迎來了一個令人莞爾的“網紅高光時刻”——他們的官方YouTube頻道,開設不到一個月,便突破了10萬訂閱,順利獲得了YouTube頒發的“銀盾獎牌”。
這在日常社交媒體運營中或許算不上什么大新聞,但當“內容主角”換成了日本天皇與皇室,話題性自然陡然升級。
長期以來,提到“宮內廳”,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禮儀森嚴、話語克制的皇室機構,總帶著一種刻板而遙遠的威嚴感。然而近年來,這個機構正在嘗試以一種更溫和、也更數字化的方式,逐步讓普通民眾也能得以靠近。
早在2024年4月,宮內廳就首次開設了Instagram官方賬號,嘗試用靜態照片記錄皇室成員的日常;而2025年春天,他們又邁出新的一步,正式入駐YouTube,并開始定期上傳視頻內容。
頻道的首批視頻多圍繞天皇夫婦的日常活動展開,同時也介紹了部分皇宮建筑的歷史沿革與維護工程。畫面精致、節奏緩慢,語調克制,倒也延續著日本皇室一貫的氣質與調性。
然而也正因如此,在當下這個短視頻橫行、快節奏信息轟炸的時代,這些“慢內容”反而散發出一種久違的寧靜與秩序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上線不到一個月,頻道訂閱數就突破12萬!這著實讓人羨慕!YouTube的官方也很快寄出了標志性獎牌——象征突破10萬訂閱的銀盾(Silver Creator Award)。(Bilbil的小編倒拿到過)
5月1日,宮內廳首次對外公布了這一消息,并發布了銀盾實物照片,瞬間點燃了網友的熱情。
留言區立刻熱鬧了起來:
“天皇的三神器要升級成四神器了吧?”
“八咫鏡、天叢云劍、八尺瓊勾玉,再加個YouTube銀盾,組合齊了!”
“要不要來一支開箱視頻?像YouTuber那樣拿剪刀‘咔噠’一下。”
這調侃并非空穴來風——在日本文化中,“三神器”可不是普通的詞語。所謂“三神器”,指的是日本皇室世代相傳的三件圣物:八咫鏡、天叢云劍、八尺瓊勾玉。這三件寶物源自日本神話,傳說為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賜予其孫邇邇藝命,象征著“智慧”“勇氣”與“仁德”,被視為天皇統治正統性的象征。在天皇即位儀式上,這三件器物(或其象征性復制品)都會作為傳承之證出場,延續千年。
當“銀盾”這一現代獎牌突然被網友戲謔為“第四神器”,看似玩笑,卻也有種跨越時代的荒誕意味——一個象征傳統王權的神物,和一個代表網絡影響力的獎牌,并肩放在同一文化語境下,意外地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共鳴。
不少網友還起哄:“天皇要不要來場直播?分享一下頻道運營心得?”——這顯然不太可能。但這種調侃式的互動,本身就象征著一種文化氛圍的松動與變遷。
過去,皇室往往只存在于新聞稿、紀實文學或新年賀詞中,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存在。而現在,隨著社交媒體的開放與傳播,日本皇室也在嘗試以新的方式,讓更多人理解那份曾經遙不可及的生活。不是娛樂化,而是適度的人間煙火。
面對獲獎后媒體的采訪,宮內廳廣報室室長藤原麻衣子也對這份“網絡榮譽”表示了誠摯感謝:“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今后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斷嘗試,讓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群,能夠了解陛下的活動與皇室的真實面貌。”
這塊“銀盾”如今大概正安靜地陳列在宮內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既不會成為下一段神話,也不會出現在天皇講話的背景墻上。但它確實已在這個數字時代的記憶中,留下了輕巧卻特別的一筆。
或許若干年后,當人們回顧“令和皇室”的轉型路徑時,這一次10萬訂閱的紀念,也會被視作皇室邁入新時代的一個有趣腳注——一個從三神器走來的皇室,第一次擁有了屬于現代社交媒體時代的“徽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