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季后賽,湖人最讓人揪心的不是詹皇的體力下滑,也不是盧卡的防守漏洞,而是 “三當家” 里夫斯的突然 “斷電”。
常規賽他是場均 20+5+5 的 “準全明星”,是詹皇盧卡身邊最穩的 “第三巨頭”;季后賽面對森林狼,他場均16.2 分(兩分命中率 42.%,三分命中率31.9%),G5 更是 14 中 5 僅 12 分 —— 從 “救火隊長” 到 “攻防漏洞”,里夫斯的這輪表現,讓所有湖人球迷捏了把汗。
常規賽 “超神”,季后賽 “拉胯”:里夫斯怎么了?
里夫斯的崛起,本就是 NBA 最勵志的故事之一 —— 落選秀、22-23 西決 21+5、4 年 5400 萬續約、本賽季場均 20.2 分 5.8 助攻…… 他用努力和球商,一步步從 “飲水機管理員” 熬成了湖人的 “三當家”。
但季后賽的強度,像一面 “照妖鏡”,照出了他的局限性:
1. 森林狼的 “針對性防守”:用運動能力鎖死他
芬奇教練研究透了里夫斯的弱點 —— 運動能力不足、缺乏絕對速度和爆發力。于是,他派麥克丹尼爾斯、愛德華茲這些 “長臂怪” 主防里夫斯。數據顯示,當這兩人主防時,里夫斯的命中率暴跌至 28.6%(常規賽 46%)。
這個回合就是縮影:里夫斯叫古德溫擋拆,想換防老邁的康利,結果沃克死貼不放,把他往底線趕;等他殺到籃下,麥克丹尼爾斯又補防干擾 —— 整個回合,里夫斯被 “關門打狗”,勉強出手卻打鐵。這種 “點名 + 補防” 的戰術,森林狼用了整整 5 場,里夫斯根本破不了。
2. 進攻手段單一:過度依賴三分,突破不敢硬鑿
常規賽里夫斯能突能投(三分 37.7%),但季后賽他的得分 90% 來自三分,突破次數暴跌。G5 他僅 2 次兩分球出手(還是轉換進攻),面對貼防要么硬投三分,要么猶豫傳球。
比如這個回合:里夫斯叫擋拆點到康利,本是加速突破的好機會,他卻選擇 “反胯下拉” 賭手感,結果打鐵;另一個回合,他面對愛德華茲貼防,既不突破造殺傷,也不傳球,直接強投三分 —— 這種 “賭博式” 進攻,在季后賽根本行不通。
3. 防守端成 “漏洞”:對抗差、橫移慢,被無限針對
里夫斯的防守,常規賽靠態度和意識 “蒙混過關”,季后賽直接被打回原形。面對森林狼的鋒線群(麥克丹尼爾斯、愛德華茲),他對抗能力不足(被頂出底線搶籃板)、橫移速度慢(擋拆換防跟不上),成了對手的 “提款機”。
數據最扎心:麥克丹尼爾斯面對里夫斯防守時,命中率 72.2%(碾壓);森林狼大量用 “擋拆 + 換防” 針對他,里夫斯防完麥克丹尼爾斯又要防愛德華茲,疲于奔命,場均犯規 3.5 次(去年季后賽 1.6 次)。
里夫斯的未來:湖人該留還是該換?
里夫斯的這輪表現,讓他的未來成了湖人管理層的 “必答題”。從數據看,他是 “常規賽龍,季后賽蟲” 嗎?
不可否認,里夫斯常規賽數據(20.2 分 5.8 助攻,三分 37.7%)符合 “三當家” 標準,但季后賽效率暴跌(16.2 分,命中率 42%)、助攻下滑(5.8→3.6)、防守漏洞 —— 這種 “常規賽強,季后賽弱” 的模式,像極了當年的德羅贊、喬?約翰遜。
從適配性看,他適合當 “三巨頭” 嗎?
里夫斯最舒服的角色,其實是 “第二陣容持球點”—— 詹皇盧卡休息時,他帶替補維持進攻。但湖人目前后場配置缺乏第三得分點,迫使他硬扛 “三當家” 重任,導致他在季后賽被無限針對。
從情感看,他的忠誠值得保留嗎?
里夫斯曾拒絕馬刺 4 年 1 億的大合同,選擇留在湖人 —— 這種忠誠,在 NBA 實屬難得。但忠誠不能當飯吃,湖人要爭冠,必須考慮他的 “實戰價值”。
給里夫斯一年時間,湖人再賭一次?
里夫斯的問題,不是 “能力不行”,而是 “定位錯了”。他是個優秀的角色球員,但硬推上 “三巨頭” 位置,就成了 “漏洞”。
湖人休賽期有兩個選擇:首先就是升級第三點:找一個能突能防的鋒線,讓里夫斯回到 “第二陣容核心”;再觀察一年:給里夫斯時間調整(增肌提升對抗、練突破造殺傷),看他能否進化成 “季后賽硬角色”。
26 歲的里夫斯,還有時間證明自己。湖人不妨再賭一次 —— 畢竟,這樣努力的落選秀,誰不希望他能逆襲呢?但有一點必須明確:里夫斯可以是 “湖人的驕傲”,但爭冠路上,他需要更清晰的定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