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成為目前唯一一個能在特朗普面前“談得下去”的國家元首——不僅和這位前總統談成了交易,還在一場幾乎毀掉雙邊關系的白宮風波中全身而退,并成功讓談判重回正軌。他是一個老練得多的談判高手。
根據烏克蘭前經濟部長Tymofiy Mylovanov透露,澤連斯基政府與特朗普團隊之間,確實曾圍繞美烏合作進行過一場艱難甚至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較量。
一開始,烏克蘭端出的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籌碼:用包括鋁、鋰、石墨、鈦、油氣在內的關鍵稀有資源的優先開采權,來換取美國的長期軍事與財政支持。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雙方雙贏的方案。特朗普也一度對這個提議表示認可,還把它包裝成“對美國經濟有利、可以說服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政績。
然而,劇情隨后急轉直下。
特朗普方面突然改變立場,把所有的支持都綁定到“過去美國對烏援助”的償還上,不再承諾新的武器支援。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甚至送來一份草案:美國將擁有烏克蘭礦產資源50%的所有權,但不給任何安全保障。
更夸張的是,澤連斯基只有一小時時間審閱這份草案。烏方拒絕后,特朗普直接開口要價——讓烏克蘭賠還5000億美元的“歷史援助”。
緊接著,一場原本計劃在白宮舉行的簽約儀式被取消,軍援也隨之凍結。美國還提出要對烏克蘭未來的油氣和礦產收入擁有否決權。
到了3月底,美國再次提出新條件:共同管理烏克蘭的能源和礦產收入,但依然不提武器支持。烏克蘭官員憤怒回應:這是赤裸裸的敲詐。
面對重壓,澤連斯基團隊并沒有立即妥協。在副總理赴美簽約前夕,美國突然臨時增加兩份協議,并威脅稱“不簽就回國”。烏克蘭議會還沒來得及討論,內閣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最后決定授權簽署。
看似被動接受,但換個角度想:在巨大壓力下,澤連斯基沒有讓烏克蘭徹底讓步。他保住了核心主權,保住了國家資源的部分控制權,更重要的是——他爭取到了時間與空間,讓烏克蘭不至于在這場大國博弈中成為任人擺布的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