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班教授不簡單啊,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學術生涯起于北京科技大學,也成于北京科技大學。百科(5月2日,百科個人生活欄目里被注明了,侄女:dxy,有點意思,這算惡搞嗎?),
班曉娟,這位班教授不簡單啊,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學術生涯起于北京科技大學,也成于北京科技大學,憑我對國內大學的認知,這不能不說是個小小的奇跡。
后來又聽說,班教授的先生是徐鋼,而徐鋼的爸爸是前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徐金梧。
徐校長也是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1981年,當時叫做北京鋼鐵學院),留校,然后從講師一路感到教授、副校長(1993-2004年),校長(2004-2013),于是,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從百度百科和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的簡歷來看,班教授學術生涯有六大亮點:
(聲明:全是公開資料,權威信息,不涉及個人隱私)
1. 學霸路線
從本科到博士全在北京科技大學(以前叫北京鋼鐵學院)讀計算機,沒換過學校,屬于“一門心思搞技術”的典型。我不懂,原來鋼院計算機專業如此牛叉?
2. 專攻國家需要的硬科技
搞的都是國家砸錢的大項目,比如863計劃(國家高科技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這些“國家隊”項目,研究機器人怎么自己認路、怎么控制自己,屬于國家智能制造戰略的核心技術。
3. 玩過計算機監控和機器人
與航天集團、首鋼這些國企大廠合作。舉個例子:給鋼鐵廠搞過智能監控系統,讓機器人代替人去高溫車間檢查設備。
4. 學術頭銜和資源兩手抓
不僅是教授,還當上了副院長,帶著北科大的智能科學專業沖進全國前排。2025年開始混圈子,加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也是自動化學會的機器人專家。
5. 論文大王,專利達人
發了一百多篇國際論文,在機器人領域頂級期刊上刷過臉。手里捏著30多個發明專利,比如教機器人怎么繞開障礙物、怎么團隊協作干活。如果有市場,豈不是大發財?
6. 國家智囊
參與過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制定,相當于給中央寫科技發展建議書。還上過央視科普節目,把高深技術講得老百姓都能聽懂。
對比同行,班教授最牛的地方在于:
別人搞AI都在研究刷臉支付、智能推薦,她專攻鋼鐵、制造這些“臟活累活”,讓機器人進工廠、下車間。就像別人在搞美顏相機,她在造工業CT機——技術難度高,但國家更缺這類人才。
但我覺得,也略有小遺憾,
比如國際大獎還沒拿到(比如IEEE院士這種全球認證的帽子),技術也沒孵化出知名創業公司。不過搞重工業的本來變現就慢,能理解。(5月2日,班教授百科個人生活欄目里被注明了,侄女:董襲瑩,這是什么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