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選數(shù)量和頻次,很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綜合實力,像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每屆的院士評選中,都有不少學者當選,這兩所大學也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高校。
從軟科發(fā)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來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雖然都未進入全國前十,但兩校在院士增選方面表現(xiàn)的非常出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都是工信部直屬的985高校,兩校在很多工程類學科領域?qū)嵙σ涣鳎以诜諊馈⒎諊椰F(xiàn)代化建設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近五屆的院士評選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每次都有學者成功當選,不管是當選頻率還是當選總數(shù)方面,兩校都能夠輕松躋身全國前十。
五屆院士增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有15人當選
首先來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2015年—2023年,在這五屆的院士評選中,該校共有14名學者成功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7人。
在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有兩名學者當選院士,分別是房建成教授和王華明教授。其中房建成是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他是山東臨沂人,1965年9月生,當選院士時只有49歲,當選的是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王華明是金屬增材制造專家,四川瀘州人,他出生于1962年,當選的是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房建成院士和王華明院士雖然長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但他們兩人都不是北航畢業(yè)的,房建成曾就讀于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王華明曾就讀于西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鄭志明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鄭志明出生于1953年10月,系信息處理專家,北京大學數(shù)學專業(yè)畢業(yè),早年曾在北京大學任教,2003年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3名學者當選院士,其中向錦武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他是湖南岳陽人,1964年生,飛行器設計專家,曾就讀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蘇東林教授當選的是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她是山東萊蕪人,1960年3月生,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北航本校培養(yǎng)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學者。宮聲凱教授當選的是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他是熱障涂層專家,1956年7月生,系東北大學校友。
2021年北航同樣有3名學者當選,其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的是錢德沛教授,他出生于1952年,計算機科學家,西安交通大學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的是現(xiàn)任校長王云鵬教授,王云鵬是中國國內(nèi)車聯(lián)網(wǎng)領域內(nèi)的權威專家,他出生于1966年,吉林大學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的是王自力教授,他出生于1964年,可靠性系統(tǒng)工程技術專家,北航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
2023年是北航近五屆當選院士最多的一次,共有5名學者上榜。其中曹晉濱教授當選的是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他是山西長治人,1964年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2009年,調(diào)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郭雷教授當選的是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他是山東淄博人,控制科學家,畢業(yè)于山東大學。
蔣成保教授當選的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他是安徽無為人,1968年生,曾就讀于合肥工業(yè)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陶智教授也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他是遼寧大連人,1963年12月生,系北航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焦宗夏教授當選的是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他是浙江大學校友,航空機載機電系統(tǒng)與飛行控制系統(tǒng)研究專家。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當選院士數(shù)量達到了11人
再來看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該校在近五屆院士評選中共有11名學者成功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4名學者分別是韓杰才教授、段廣仁教授、冷勁松教授、李惠教授,其中韓杰才現(xiàn)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長,他是四川巴中人,1966年生,復合材料和光學材料專家,哈工大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段光仁教授是黑龍江樺川人,1962年生,其本碩就讀于燕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博士就讀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冷勁松教授是1968年9月生,智能材料和復合材料力學專家,也是哈工大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李惠教授是山東濟南人,她出生于1966年,長期從事橋梁安全監(jiān)測研究,本科就讀于青島理工大學,碩博研究生就讀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7名學者分別是鄧宗全教授、譚久彬教授、曹喜濱教授、馬軍教授、劉宏教授、梅洪元教授和赫曉東教授,
鄧宗全是宇航空間機構學專家,他出生于1956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當選的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譚久彬是精密測量與儀器工程專家,他出生于1955年,也是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曾任哈工大精密儀器工程研究院院長。曹喜濱出生于1963年,哈工大工學博士畢業(yè),曾擔任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院長、副校長等職,2019年當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馬軍教授是水處理專家,他出生于1962年,曾任哈工大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
劉宏院士現(xiàn)任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副校長,同時兼任著機器人技術與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是安徽合肥人,1966年12月生,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一直未開過哈工大。梅洪元院士是寒地建筑設計領域?qū)<遥錾?958年,也是哈工大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優(yōu)秀學者。赫曉東院士是特種環(huán)境復合材料結構和工程力學專家,他本科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后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并長期在哈工大任教,也算是哈工大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
總的來看,在近五屆院士增選中,北航和哈工大當選院士數(shù)量都能躋身全國前十,其中北航當選院士總數(shù)要多于哈工大,不過哈工大當選的院士中絕大部分都是本校畢業(yè),長期在本校工作,是本校培養(yǎng)起來的學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