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標志著夏季的開始。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summer
1
立夏三候
一侯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這個節氣里螻蟈(也有說是青蛙的)開始聒噪著夏日的到來,蚯蚓也忙碌著幫助農民們翻松泥土,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古人戲說,如果螻蟈不叫,意味著地面積水浸溢;如果蚯蚓不出,說明寵妃會奪去王后性命;如果王瓜不生,表明貴族要遭困窮。
2
立夏氣候
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來的預告。
按照氣候學的標準,連續5日日平均氣溫穩定升至22℃以上為夏季開始。實際上,立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以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時節。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的地區真正進入了夏季。
3
立夏習俗
迎夏儀式——表達對豐收的祈愿
LIXIAXISU
據記載,周朝時,在立夏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愿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斗蛋游戲——家家戶戶煮個囫圇蛋
LIXIASIXU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
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
立夏“稱人”——祈求上蒼帶來好運
LIXIASIXU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4
立夏食俗
立夏嘗新
●「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麥子。
●「無錫」無錫當地嘗三新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常熟」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咸蛋、螺鰤、鹵蝦等,十三素包括黃瓜、蠶豆、萵筍等。
吃蝦面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后變紅,顏色吉祥,而蝦與夏同音,飽含對夏季的美好祝愿。
立夏羹
湖南長沙在立夏這天,會吃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為“立夏羹”。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5
立夏養生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后大汗淋漓,“汗”出傷陽。
● 在飲食調養方面,宜采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
● 同時,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高,濕度大,細菌容易繁殖。飲食要注意衛生,少吃隔夜飯菜,碗筷要干凈,注意少吃生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