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高校采用大類招生這一方式,那么什么是大類招生?報考需注意哪些?一文帶你詳細了解!
大類:多個專業“打包”招生
大類招生,指的是高校把多個招生專業打包成一個組合進行招生。按大類招生的學生在進校后前1-2學年統一學習基礎課程,通過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專業的了解,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在大類范圍內選擇專業后,再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
大類招生模式
按學科門類組合,如中國農業大學理科試驗班,包含了生物科學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園藝、植物保護、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類、草業科學、化學類、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多個專業,跨越理、工、農3個學科門類和8個專業類。
跨專業類組合,如南開大學經濟學類包含專業(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商務經濟學、數字經濟)由經濟學類、財政學類、經濟與貿易類三個緊密相關的專業類組成。
試(實)驗班,如武漢大學弘毅學堂試驗班,分為兩大類,共9個班級類型。第一類包含PPE試驗班(政治學、經濟學、哲學)、PLE試驗班(法學、哲學、經濟學)、數字經濟試驗班(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7個班型,第二類包含未來科技試驗班和人文科學試驗班兩個班型。當然,不是所有的實驗班都按大類招生,還有很多高校的實驗班是入校以后再進行選拔的。
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沈元學院,是學校最早設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基地,通過學校“拔尖計劃”和“未來空天領軍計劃”招收的學生入校后進入沈元學院對應專業基地進行學習。
“組合”依據:或強強聯合,或學習相關
無論是哪種模式,大類包含的專業是由高校根據辦學特色和培養目標來決定。有的高校將學校特色專業組合招生,如中國農業大學理科試驗班包含的專業多,且多為學校優勢特色專業,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獸醫學、草學等學科均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稱得上“強強組合”。
有的高校會從培養的角度來進行大類招生,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多個工科試驗班雖然名稱相似,但包含專業、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均有區別,工科試驗班(航空航天類)圍繞材料、動力、機械、設計等與航空航天相關的一系列領域展開大類招生與培養,工科試驗班(信息類)則面向計算機、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信息時代前沿科技進行培養。
大類招生和專業招生的區別
1.學科領域不同
按類招生的專業類名稱沒有專業名稱劃分的詳細,一般是某一學科領域內的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
2.招生計劃不同
對于按類招生的學院,學校招生計劃數不再按專業劃分,而是下達到按當年計劃招生的專業類,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只需填報相應的大類,無需選擇確定自己就讀的具體專業。
大類招生的優勢和弊端
原本是高校希望能夠給學生更多時間了解大學專業,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為學生創造學習理想專業的機會。大類招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選擇盲目性
按大類招生有利于學生克服志愿填報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獲得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多數學生對大學的專業了解不多,志愿填報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大類招生可以讓學生在大學學習的前一兩年時間內深入了解各專業,明確自己的學科特長和發展潛力,進一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2.減輕報考壓力
大類招生作為一個整體,增加了招生計劃,有利于減輕同學專業報考的壓力。如果分開招生,某個專業的招生計劃若只有1-2人,很多同學往往不敢填報,但當集合多個專業的大類招生計劃增加到5-10人時,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同學的專業需求,高校在安排專業計劃時也獲得更大的空間。
3.培養復合型人才
大類招生結合大類培養以及通識教育,尊重學生個性化選擇,實現學生多樣化發展,有利于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同學將來走入社會之后綜合能力的展現。
但同時,部分高校實行大類專業招生,都是把冷門和熱門專業混搭在一起,以提高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暴露了大類招生以下的弊端:
1.優勢專業和劣勢專業共存,分流到不理想專業
大學喜歡將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放在一起,或者將優勢專業和弱勢專業放在一個大類中“打包錄取”,學生在專業分流時容易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的冷門或弱勢專業。
比如有的計算機類既包含電子信息類、航空航天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又包括比較冷門的材料類專業,這種大類招生學生和家長報考時一定要慎重。
2.分流專業學不懂、掛科
部分大類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要求不細致,會導致學生大學分流之后可能出現自己雖然符合選科要求、但是會出現專業課聽不懂、無法順利畢業情況。
填報注意事項
1.綜合考量一致性,了解專業分流方式
填報大類招生專業志愿前,考生要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專業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就業前景是否一致。同時了解清楚院校專業分流的時間和方式,不同的分流方式決定了學生未來進入某個專業的難易程度。
目前,國內高校大類專業分流模式大致有兩種:
一是基于學生成績、平時表現等綜合因素分專業。這種模式最直接的影響是,排名在后的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有些學生可能是為了某個專業才選擇大類專業,可在選專業時,受成績排名等影響,難以選到目標專業。
二是直接按照學生意愿選專業。這種方法看似更科學,但操作起來很困難。在實際中,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這樣一來,“熱門專業”扎堆,人數太多難以吸納。不同的分流方式決定了學生未來進入某個專業的難易程度。
2.仔細閱讀招生章程,區分專業方向
考生在填報志愿前,要仔細閱讀學校招生簡章,了解每個招生大類包含哪些專業。各校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類包含的專業及未來深造、就業的領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細研究,加以區分。
3.關注體檢要求,避免專業受限
部分院校在大類招生時沒提出具體要求,但專業分流時對身體條件會有限制。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對照相關體檢標準,了解自己的志愿專業是否有身體條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開報考。
當然,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實行按大類招生,按大類招生的高校也不是所有學科或專業都按大類招生。這一點考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要詳細閱讀高校的招生計劃,搞清哪些學科或專業是按照大類招生的,哪些學科或專業是依然按照專業招生的。
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四川省招生考試指導中心、山東高考一點通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