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5月4日16時40分許,貴州畢節黔西市新仁鄉烏江百里畫廊景區六廣河水域遭遇突發大風發生游船傾覆事故。根據目前排查核實情況,此次事故造成4艘船傾覆、84人落水。已救出和找到83人,其中醫治無效死亡9人,70人尚在醫院救治(無生命危險),4人安全未受傷。目前,仍有1人失聯。經核查,涉事運營船舶系貴陽清鎮市新店鎮東湖農用客運有限公司所有,兩艘船均核載40人,未超載。(5月5日《人民日報》)
貴州烏江百里畫廊的青山碧水間,五一假期的一場意外令人揪心。游船在突發大風中傾覆,9人遇難、70人受傷的悲劇,為文旅行業的安全管理敲響警鐘。
據央廣網報道,目擊者回憶,一層船艙的游客未穿救生衣,二層則因觀景規定強制穿戴。這樣的細節差異,折射出安全措施執行中的薄弱環節。涉事船只雖未超載,但救生衣穿戴的“選擇性執行”暴露了管理漏洞。
此次涉事公司名為“農用客運”,實際卻運營景區游船業務。這類資質與職能的錯位,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并非個例。部分企業為追求效益,忽視專業培訓與設備更新。個別地區在文旅熱潮中放松監管,讓“臨時應付”取代“長效管理”。如何平衡發展與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事故中也有值得深思的積極信號。船長在天氣突變時果斷返航,部分游客因穿戴救生衣獲救,說明規范操作能有效降低風險。氣象部門提前發布預警,但執行環節的響應仍需加強。如果能夠將“全員救生衣”“惡劣天氣禁航”等規定轉化為剛性約束,悲劇也許就能避免。
此次救援中,消防部門連夜調派248人、16臺水下機器人、24艘舟艇全力搜救,展現了公共應急的擔當。但事后補救終非治本之策,更需從源頭筑牢防線。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定期開展安全演練,將救生設備檢查納入日常監管。文旅部門也可以借鑒民航業的“強制安全告知”模式,讓游客在登船前充分知悉風險與應對措施。
烏江的浪花仍在流淌,但生命的代價不應被遺忘。此次事故既是對企業的警示,也是對行業的鞭策。唯有將“安全至上”的理念貫穿每個環節,才能讓“詩與遠方”真正成為安心之選。必須牢記,救生衣不是選項,而是必答題。安全之網密一分,生命之盾便厚一寸。(文/李蓬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