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巾幗英雄向警予
向警予,原名向俊賢,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縣一個商人家庭。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女創(chuàng)始人之一,個性沉穩(wěn)堅毅,處事冷靜,因為建黨初期就加入了共產(chǎn)黨,在黨內(nèi)的資格很老,因此在芳齡二十幾歲時,就被稱為“革命的老祖母”。
她在寫給父母的信中曾有這樣的話:“我這樣匆匆究竟為什么?”、“造真學問、儲真能力,這不是對國家、對兩親、對兄弟、對自身的惟一光明惟一希望嗎?”、“我為這惟一光明、惟一希望,而不孝、不友之事竟躬犯之,如無所建白,捫心何以自安。”
共產(chǎn)黨的事業(yè)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就是她一生追求的“惟一光明”、“惟一希望”,為了這一崇高的理想她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面對敵人時毫無懼色,犧牲一切乃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01、讀書開蒙,創(chuàng)辦學校,接觸更為寬廣的世界
向警予有獨立之精神
在那個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進學堂讀書,是男孩子享有的特權(quán)。而纏足的女孩子只能呆在家里學做女紅及家務,為將來嫁人、相夫教子做打算。
向警予的父親思想開明,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有所作為,先后送向警予的幾位兄長到外國讀書。向警予8歲時,父親就送她進到大哥創(chuàng)辦的學校讀書,是當時整個溆浦縣第一個讀書的女孩子。
向警予不負父親的期望,她勤奮好學,不僅成績優(yōu)秀,還會武術(shù),參加縣里的學生武術(shù)比賽,她獲得了第一名,是個文武雙全的奇女子。
1911年,向警予考入常德女子師范學校。第二年轉(zhuǎn)學到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
老照片:周南女子中學
1914年秋,又轉(zhuǎn)學到湖南著名教育家朱劍凡主辦的周南女校,并改名為向警予。“警予” 就是要時刻敲響警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求學救國。
1916年11月從周南女校畢業(yè)后,向警予深受老師朱劍凡教育理念的影響,懷著教育救國的豪情,回到淑浦創(chuàng)辦男女兼收的淑浦女校。開學典禮上,她高聲向女學生宣布:“為嫁一個如意的丈夫而讀書,不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我們讀書的目的是要做個新國民。”如此明確的讀書主張與目標,時至今日對每一位女性仍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向警予希望學生通過讀書開智,樹立遠大的理想。在辦學過程中她努力改革創(chuàng)新,取消死讀四書五經(jīng)的課程,新開設實用的縫紉、家政課,宣傳讀書救國,破除女子纏足的封建陋習。這位外表俊秀、敢作敢當?shù)呐iL,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女生們放腳,還親自為她們解開裹腳布。
向警予的畢業(yè)證
向警予以“自治心、公共心”為校訓,向?qū)W生傳播新思想,傳授新知識,提倡男女平等、破除封建思想的新觀念,極力反對“馳驟之若牛馬”的奴化教育。淑浦女校辦學三年后口碑良好,引來了大量的學生就讀,學校發(fā)展到8個班,300多名學生。
向警予對教育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有志于將教育事業(yè)做好做真。她在寫給哥嫂的信中提到“事業(yè)一層,不必太求急進。平常人之所視為榮辱得失者,自吾輩視之真不值得一笑。吾輩當求真心得,做真事業(yè)……”
雖然剛走上教書育人的道路,一切還處于摸索的狀態(tài),她已經(jīng)把自己的事業(yè)同祖國的前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但是在辦學過程中,向警予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后,并不能如她所期望的那樣學以致用,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知識力量。他們不懂得明辨是非,甚至步入歧途,這一現(xiàn)象讓她痛心不已。
革命前輩:蔡暢
從興辦教育中向警予認識到,現(xiàn)實社會中只強調(diào)“教育救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須探索新的救國途徑。
心所想,物必至。1919年8月,向警予在周南讀書時的好閨蜜蔡暢——也是她未來的小姑子,給她遞來了橄欖枝。蔡暢邀約她一同前往赴長沙籌備赴法勤工儉學工作。
得到消息的向警予喜出望外,立刻動身前往長沙,到長沙之后與蔡和森、毛澤東等故友重逢,她格外高興。
早在周南女校就讀的時候,向警予就通過蔡暢認識了蔡和森和毛澤東,因為志趣相投,他們常常聚在一起,激揚文字,暢談遠大的理想。正好毛澤東、蔡和森等剛創(chuàng)辦了革命團體新民學會,向警予毫不猶豫加入其中。
10月,她與蔡暢等一起組織湖南省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成為湖南省女界勤工儉學運動的首創(chuàng)者。
02、革命高歌猛進,解放女權(quán)運動的引路人
劇照:向警予
向警予很早就有強烈的女權(quán)意識,她看不慣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陋習,她希望中國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讀書、就業(yè),自強自立,而不僅僅只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封建舊式家庭的附庸者。
1911年,16歲的向警予在常德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時就和蔣勝眉(丁玲之母)等七名女同學結(jié)拜,結(jié)拜時她們宣誓:“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奮女子志氣,勵志讀書,男女平等,圖強獲勝,以達到教育救國之目的。”
葛健豪、向警予、蔡暢等人在法國留學時的合影
在擔任溆浦女校校長期間,向警予為了籌措辦學經(jīng)費,四處活動,她的干練與能力被當?shù)氐鸟v溆浦司令看中,想納她為妾。向警予的父母心里雖不是十分樂意,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可是,早已接受婦女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堅決反對。她只身闖進周公館,正義凜然地拒絕了這門親事,為了杜絕這個軍閥的念頭,向警予還發(fā)誓:“以身許國, 終身不嫁”。
向警予不貪戀權(quán)勢,不懼怕封建禮教的束縛,敢于在婚姻問題上獨立自主,堅持為自己被安排的人生說“不”,這不僅令維護封建舊禮教的人瞠目結(jié)舌,也是女性為婚姻自由婚姻自主的一次吶喊,不僅有時代女性的典范與榜樣,更具有時代的意義!
向警予與溆浦女校的教職工的合影
在溆浦女校的校歌中,向警予寫了這樣的歌詞:“現(xiàn)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觸目驚心!愿同學作好準備,為我女界呵,大放光明。”號召大家為婦女解放、男女平等而行動起來,為女界爭取光明的前途與未來。
1922年1月,向警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全身心投入中國早期的婦女解放運動中。7月,在中共二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并任中央婦女部首任部長。
黨中央關(guān)于婦女解放運動的文件,大多數(shù)都是她提議和起草的。從1920年至1925年,她發(fā)表了40多篇文章,對婦女解放運動和社會革命提出了卓絕的見解,她在《女子解放與改造的商榷》一文中就有個著名的論斷“婦女解放與勞動解放,是天造地設的伴侶”。
除了理論上的大量研究,向警予還將自己的理論付諸于實踐。她是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喚起千千萬萬婦女群眾的模范婦女領(lǐng)袖。
向警予、葛健豪、蔡暢等女中豪杰的合影
黨的二大會議結(jié)束后,向警予送出生不久的女兒回長沙,順路拜訪了幾位過去的同學和朋友,同時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
在一吳姓同學家里,大家圍繞婦女解放問題展開了爭論。向警予說:“不把大多數(shù)的勞動婦女發(fā)動起來,婦女就不能獲得解放。”
而已經(jīng)是議員的吳姓同學說:“現(xiàn)在婦女已經(jīng)參政了,婦女解放的問題可以通過提案,作合法斗爭,就可得到解決。”
向警予對她的觀點嗤之以鼻,反駁說:“趙恒惕(當時湖南省長) 會聽你的嗎?”
接著她尖銳地指出:“安個把女議員不過是軍閥官僚欺騙人民的把戲,完全是為了裝裝門面。你不要以為你當上了議員,婦女就算解放了。你這條道路是走不通的。”
國民政府建立初期,國民黨成立綱領(lǐng)里曾提到的“男女平權(quán)”的內(nèi)容,就是因為大多數(shù)男性議員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舊式觀念,根本不認為女性具備建設國家的能力,不同意黨綱列出該條內(nèi)容而被硬生生地取消掉了。
向警予一針見血的觀點,讓對方一時間無言以對。
道不同不相為謀,即使是曾經(jīng)私交甚好的朋友,因為政見的不同,從此便分道揚鑣了。
中國首屆婦女代表大會
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國首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活動在廣州舉行,位于市中心第一公園內(nèi)的音樂亭搭起了臨時舞臺,“慶祝國際婦女節(jié)”的橫幅懸掛正上方。會場四周也張貼了“婦女要求勞動權(quán)”等標語。
首個“三八”婦女節(jié)的歡度,正是在以向警予為首的諸多追求女性平等的婦女先驅(qū)不斷抗爭得來的碩果,它體現(xiàn)了中國婦女從此自強獨立、男女平權(quán)觀念的階段性勝利。
掛橫幅歡度婦女節(jié),僅是推動婦女運動的助力,并不是向警予推進婦女運動的最終目的。1924年6月,向警予領(lǐng)導14家上海絲廠共1.5萬多名女工舉行婦女運動;9月又領(lǐng)導了南洋煙廠7000多名工人舉行運動。
照片:女國民大會
在革命實踐中,向警予非常關(guān)注提高婦女的覺悟與思想進步,1925年, 她又組織成立了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
蔡暢曾說:“在向警予從事婦女工作之前,中國并沒有真正的婦女運動組織。”
向警予對中國婦女運動的發(fā)展所作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由此可見一斑。毛澤東贊譽她為“模范婦女領(lǐng)袖”。向警予為組織和開展中國真正的婦女運動,為中國婦女運動與工人運動的推進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03、革命工作第一的女達人,家庭和孩子被忽略
向警予與蔡和森的家庭成員
1919年12月下旬,一切準備就緒的向警予與蔡和森、蔡暢兄妹及蔡母葛健豪等一起坐船前往法國,決心“求得真理,來改造中國,振興中華”。
在乘船前往法國的海上旅途中,時間變得緩慢而無聊。向警予和蔡和森經(jīng)常一起討論學術(shù)和政治問題,一起憧憬美好的未來,不知不覺中兩顆心漸漸靠近,彼此萌發(fā)了深深的情愫。
盡管向警予樹立遠大的“真事業(yè)”理想時,也立下了“以身許國,終身不婚”的不婚主義誓約。然而,當遇到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異性時,向警予及時打開心房,迎來了愛情的甜蜜。
1920年6月,向警予與蔡和森在法國的蒙達尼正式結(jié)合,結(jié)婚照為二人同讀一本打開的《資本論》。信奉婚戀自主的他們沒有舉辦盛大的結(jié)婚典禮,只是將彼此戀愛過程中互贈的詩作收集出版,題為《向蔡同盟》。熟悉的朋友們紛紛給予誠摯的祝福,把他們這浪漫而簡約的結(jié)合稱為“向蔡同盟”。
向警予、蔡和森夫婦
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在蒙達尼求學時向警予一邊在樹膠廠、紡織廠干活,一邊頑強地學習法文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提升自我理論知識,探索改造社會的道路。
向警予經(jīng)常挑燈學習到深夜,遇到問題還把蔡和森叫起來一起討論,蔡和森常常苦笑著跟友人說:“警予深夜二點鐘把我叫起來討論問題,晚上又沒睡好。”
向警予如饑似渴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經(jīng)過不斷地學習,她終于領(lǐng)悟到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才能救中國的真理,迅速從一名激進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1920年7月,旅法新民學會會員在蒙達尼開會,在會上確定新民學會的宗旨為“改造中國與世界”。蔡和森主張旗幟鮮明地成立共產(chǎn)黨,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實行階級斗爭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
向警予贊同和擁護蔡和森的思想。在這次會議上,向警予講述了自己思想轉(zhuǎn)變的過程,認為“中國必須像俄國那樣,經(jīng)過無產(chǎn)階級的暴力革命,打倒外國侵略者,推翻封建軍閥政府,建立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專政,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才是唯一的出路。”
蔡、向二人的主張,得到了毛澤東的認同。1920年11月25日,毛澤東在給向警予的信中說:“政治界暮氣已深,腐敗已深,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一法。”信中所謂“另辟道路”,指的就是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一群志同道合,意志堅定的青年翹楚們,懷著美好的建設國家未來的崇高理想,前仆后繼地奮斗在革命的道路上!
向警予(左一)和兩個孩子的珍貴合影
為了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女兒蔡妮生下來才10個月,兒子蔡博剛生下1個月,向警予就把兒女交給了家人撫養(yǎng)。
1927年4月,從莫斯科學習歸來的向警予要到武漢工作,正好途經(jīng)長沙,向警予已經(jīng)很久沒能與家人團聚了,和兒女在一起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數(shù),于是抽空回家看望了家人。
但是時間太緊也只能在家住了一晚,晚上一家人住在一間小屋子里,向警予問:“誰想跟我一起睡覺?”蔡妮說:“我!”于是,母女倆擠在一起睡了一個晚上。這難得的時光,竟然是母女倆最后共度的一個晚上。
第二天早上,向警予就要離家前往武漢。表姐劉昂帶著蔡博、蔡妮和李特特(蔡暢的女兒)這三個小孩坐上一輛拉貨的車一起去送別向警予。面對即將的骨肉分離,向警予給孩子們每個人買了一個大橙子,在依依不舍中道別。
誰都沒料到這是一家人最后一次相聚。
04、“我為黨的事業(yè)而死,無上光榮!”
武漢,向警予的雕塑
1927年回國后,向警予在中共漢口市委宣傳部和市總工會宣傳部工作。
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大部分領(lǐng)導同志先后轉(zhuǎn)移,向警予主動要求留在武漢,堅持地下斗爭。
組織上考慮到她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武漢太危險,勸她離開武漢到上海去。
向警予說:“武漢三鎮(zhèn)是我黨重要的據(jù)點,許多重要負責同志犧牲了,我一離開,就是說我黨在武漢失敗了,這是對敵人的示弱,我決不能離開!”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在監(jiān)獄里,敵人嚴刑拷打逼她招供,她毫無懼色,堅定而響亮地回答:“我為黨的事業(yè)而死,無上光榮!”
同年5月1日向警予英勇就義。犧牲前向警予留下了鏗鏘有力的遺言:“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時候,只有勇敢地犧牲生命。人遲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
向警予的畫像
得知向警予犧牲之后,悲憤痛哭的蔡和森高呼:“偉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你是中國無產(chǎn)階級永遠的愛人!”
一個年輕的軀體倒下了,但她的英勇精神卻像一座豐碑,永遠地矗立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
時隔11年后的1939年三八婦女節(jié),毛澤東在延安發(fā)出號召:“要學習在大革命時代犧牲了的模范婦女領(lǐng)袖、女共產(chǎn)黨員向警予,她為婦女解放、為勞動大眾解放、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了一生。”
向警予的一生極其短暫,然而她的錚錚鐵骨,她的壯志凌云,巾幗完勝須眉!
向警予青少年時就立志要做舊社會的“清道夫”, 她懷抱堅定的革命信仰就像永動機,她的堅毅與篤定就像一把犀利無比的巨大掃把,不斷地修正中國千百年積沉下來的陋習,用自己青春與生命發(fā)出的光芒詮釋了人生的理想與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