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近日遭遇連環尷尬:原定莫迪親赴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4月30日突降規格改為國防部長出席,5月3日更縮水至國務部長代打。這場"三級降格"外交事故引發俄方震怒,俄外長拉夫羅夫致電警告印度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印巴爭端,勿妄圖動武。作為印度最大軍火供應商和原油賣家,俄羅斯此番表態無異于當眾掌摑新德里。
【犀利評論】
莫迪政府這場"外交滑鐵盧"暴露了其戰略短視的致命傷。表面看是印巴沖突引發的行程調整,實則是印度在美俄間"騎墻外交"的必然反噬。數據顯示,印度2025年軍購清單同時出現美制F-35與俄制蘇-57,這種"既要俄油救命錢,又要美軍護身符"的投機做派,終于觸碰了俄羅斯的底線。
俄羅斯的強硬回擊堪稱教科書式外交警告——當拉夫羅夫搬出《西姆拉協議》時,實則在暗示印度:若繼續在克什米爾冒險,莫斯科或將在聯合國撤銷對印支持。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特意選擇在G20外長會前發難,此時中國外長正與俄方協調立場,印度瞬間陷入中俄戰略默契的包圍圈。
這場風波折射出國際格局的深層裂變。當印度自詡為"全球南方領袖"時,其首鼠兩端的外交策略正遭反噬:美國將其視為遏華棋子,俄羅斯視作提款機,歐洲則警惕其貿易保護主義。莫迪政府若繼續迷信"戰略模糊",恐將落得經濟上被薅羊毛、政治上遭孤立的雙輸結局。國際政治的牌桌上,從沒有免費的平衡術。
【數據點睛】
■ 印度日均進口50萬桶俄油占其總量40%
■ 2025年印度軍購清單美俄裝備占比達63%
■ 俄對巴軍售額兩年激增400%至8.2億美元
■ 中俄貿易額突破2500億美元時,印俄貿易卻萎縮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