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一的微風拂過麗江古城的青石板路,這里便開啟了一場盛大的文化狂歡。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式體驗民族文化風情,而古城里的30個文化院落,更是成為人們深度觸摸麗江文化肌理的絕佳窗口。
5月4日的陽光灑在麗江古城,在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內,負責人和閏元忙得腳不沾地。館內游客如織,絡繹不絕的參觀者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和閏元穿梭其中,熱情地向大家介紹納西象形文字的獨特魅力,講述東巴文化的深厚底蘊。面對游客們拋出的各種疑問,他總是耐心解答,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民族文化熾熱的愛。和閏元笑著說,隨著五一假期的到來,進館的游客數量大幅增長,大家對象形文字和東巴文化展現出濃厚興趣,互動體驗氛圍熱烈,他滿心期待能有更多人走進這里,感受麗江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韻味。
天地院同樣熱鬧非凡,假期里,來訪游客數量顯著增加,尤其是下午,庭院式演出的魅力吸引了大批觀眾。在天地院,游客們悠然地坐在廈子下,眼前,演員們在天井中翩翩起舞。在花草的映襯下,勒巴舞、谷氣、“阿里哩”“熱美蹉”“呀哈哩” 等傳統節目輪番上演。一位游客忍不住感嘆:“原以為麗江的詩意只在小橋流水,沒想到這方小小的庭院里還藏著生機勃勃的文化基因。”
木府旁的徐霞客紀念館,也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帶著 “徐霞客與麗江有著怎樣的淵源” 的疑問,大家走進展館。在這里,歷史與科技巧妙互動,通過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影像,游客們深入了解徐霞客的生平,知曉了他與麗江的不解之緣,更為徐霞客與木氏土司木增之間的深厚友誼所打動。
而在紅軍長征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和滇西北革命根據地暨邊縱七支隊紀念館內,每天都是人頭攢動。游客們在沉浸式的參觀體驗中,接受了一場深刻的紅色文化洗禮。來自陜西的張先生感慨道:“紅色記憶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展館的互動體驗比教科書更加生動,讓紅色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說教。”
五一假期期間,麗江古城文化院落開放時間延長至22時,這些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院落,正像一個個神奇的萬花筒,向世人展示著活態文化遺產在當代的精彩續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