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未來的希望
所有的小桃子都一樣
奔向自己夢的遠方
我們是未來的希望
每一個小桃子不一樣
點亮最美的光芒 ?
稚嫩而清亮的童聲,小桃子的園歌唱出了富力桃園幼兒園堅守融合教育的初心。“所有的小桃子都一樣”打破了特殊與普通的界限,展現出桃園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希潔博士、馮雅靜博士和助理研究員吳揚老師走進了富力桃園幼兒園,沉浸式感受了《小桃子的歌》背后的融合教育實踐,教師們也分享了多年探索的樸素心得:
01用愛包容
建構游戲支持系統
在“藝術家”游戲世界里,為不同特質的生命搭建共融共生的成長舞臺。園所嘗試構建了以游戲為核心的游戲支持系統,包括游戲環境支持系統、游戲小組支持系統、家庭游戲支持系統,在最少成人干 預下引導孩子們形成互為優質伙伴的游戲小組、社交并建立友誼,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誠然,由于資源和人力有限,能夠進入幼兒園的孩子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02以行全納
拒絕輕易定義孩子
在富力桃園幼兒園,拒絕給任何孩子貼標簽,標簽是成年人為了快速理解世界而制造的捷徑,省時省力,但缺少真誠。同樣,對待行為有些不太一樣的小桃子,也不希望他們被輕易地定義,所以園里不提倡家長過早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斷。更希望用行動去理解他們,還會定期將融合教育相關專業的專家請到園里來,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老師提出有效的指導意見。
03雙向奔赴
為他筑起愛的結界
實施融合教育的心理環境應是平等的接納的人文環境,要讓孩子們有歸屬感。有的家長可能希望利用半天時間把孩子送到機構去訓練,認為這樣有助于孩子的康復。其實他們最需要的并不是機械地訓練,而應是浸潤在包容有愛的融合環境中,通過自然互動實現成長。如果條件允許,倒是可以讓孩子在家里,與家人將幼兒園游戲進行延伸和鞏固,幫助他們在熟悉和安全的家庭環境中繼續發展社交、認知和情感技能。
三位專家對富力桃園幼兒園“以游戲賦能融合、以行動守護成長、以愛為基構建生態”的教育實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們表示,園所將抽象的融合理念轉化為可落地的系統支持,既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又打破傳統教育的固有框架,展現出對生命多樣性的深刻理解。
在富力桃園幼兒園,每個孩子都是被溫柔以待的獨立個體,這種教育溫度與專業智慧的結合,不僅為孩子們點亮了成長之路,更為學前融合教育提供了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的鮮活樣本。相信在愛與專業的雙重滋養下,每一個小桃子都將擁有屬于自己的飽滿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