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朋友圈里還在刷屏"今天你加班了嗎"的靈魂拷問。此刻若能穿越回北宋,準能看見蘇東坡正拎著酒壺,對著月亮搖頭晃腦:"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我都覺得這位900多年前的大文豪簡直比咱們現代人還通透!不信?咱們一起來看看。
先上原文
行香子·述懷
宋·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這位把"人間清醒"刻進DNA的文學頂流,在《行香子·述懷》里玩了個時空大挪移。咱們先來認認這位"反內卷鼻祖"的真面目:蘇軾,字子瞻,北宋文壇全能ACE,寫得了"大江東去"的豪放,也玩得轉"一蓑煙雨"的禪意。但這位斜杠青年的人生劇本可比《甄嬛傳》還跌宕——官場沉浮四十載,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愣是把"烏臺詩案"這樣的職場危機,活成了"東坡肉"發明指南。
且看這首詞里的魔幻現實主義三連擊:"隙中駒"是deadline焦慮實體化,"石中火"像不像手機電量警告?"夢中身"簡直預言了當代人的睡眠障礙。老蘇這哪是寫詞,分明是給千年后的我們畫了幅《打工人精神圖鑒》!那些追著KPI跑的夜晚,那些在會議室里虛與委蛇的時光,可不就是"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的現代版演繹?
但東坡居士的段位可不止于吐槽。當他說"且陶陶,樂盡天真",不是教我們躺平擺爛,而是亮出高級生存法則——在名利場里修籬種菊。就像他貶謫黃州時發明東坡肉,被貶惠州時研究荔枝吃法,硬是把人生低谷過成了"舌尖上的宋朝"。這種把茍且活成詩的本事,放在今天就是:被甲方虐千遍,還能在工位上泡杯手沖咖啡;加班到深夜,抬頭看見月亮時哼句小調。
現在某些"成功學大師"總念叨"延遲滿足",可蘇軾早參透了:人生最該延遲的,是對快樂的透支消費。他筆下的"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哪里是退休后的養老計劃?分明是給所有在格子間里喘不過氣的人,遞上的一杯特調雞尾酒——底層是清醒的認知,中層是適度的松弛,面上還飄著幾片詩意檸檬片。
所以下次當996的鬧鐘響起,不妨學學東坡先生的智慧:把KPI暫時調成靜音模式,在茶水間泡杯茶的功夫,讓靈魂出竅三分鐘。記住,真正的"閑人"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像蘇軾那樣——在命運的大雨里,永遠帶著自己的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